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五十六章 韩愈:闯长安的穷小子

第五十六章 韩愈:闯长安的穷小子(3 / 7)

p; 考试前几天,举子们都在忙着“行卷”——就是把自己的诗稿、文章送给权贵和考官看,求推荐。有的举子甚至雇了人,把诗稿抄几十份,挨家挨户地送;有的举子干脆天天守在权贵府邸门口,就为了能递上一份诗稿。

    韩愈也想“行卷”,可他不认识任何权贵,也没钱雇人抄诗稿。他只能手写,写了几份最满意的文章,比如《争臣论》,里面写“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表达想当官为民的志向。

    他拿着文章,在长安的街道上瞎逛,看见官邸就想进去,可走到门口,看见士兵威严的样子,又不敢了——他怕被赶出来,更怕被人嘲笑。

    有一回,他听说文坛大佬梁肃在曲江池边的酒肆里聚会,就揣着文章跑过去。酒肆里坐满了人,都是长安的文人墨客和权贵子弟,梁肃坐在主位上,谈笑风生。韩愈鼓起勇气,走到梁肃面前,鞠了一躬:“学生韩愈,来自宣城,久闻先生大名,特来献上拙作,望先生指点。”

    梁肃愣了一下,看了看韩愈的穿着,又看了看他手里的文章,接过来看了几眼,然后递给身边的人,笑着说:“年轻人,写得还行,回去等着吧。”

    韩愈以为有希望了,激动地说了声“谢谢先生”,就退了出去。可他等了好几天,一点消息都没有——后来他才知道,梁肃那天根本没仔细看他的文章,转手就给了别人,早就忘了他是谁。

    考试那天,韩愈走进考场,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考题是“以仁为己任”,他一看,心里乐了——这正是他擅长的!他拿起笔,文思泉涌,把自己对“仁”的理解,对“读书经世”的志向,全写进了文章里,写完后,他又检查了好几遍,觉得没问题,才交了卷。

    出考场的时候,他看见其他举子有的愁眉苦脸,有的胸有成竹。那个之前嘲笑他的绸缎举子,拍着胸脯说:“我爹跟考官打了招呼,这次肯定能中!”韩愈听了,心里有点慌,但还是安慰自己:“没关系,我写得好,考官肯定能看中。”

    放榜那天,长安城里挤满了举子,韩愈挤在人群里,从榜头看到榜尾,看了三遍,都没找到“韩愈”两个字。他以为看漏了,又挤到前面,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还是没有。

    旁边有人中了举,欢呼雀跃,有人没中,蹲在地上哭。韩愈没哭,也没说话,默默地挤出人群,往城南的客栈走。路上的阳光很刺眼,他却觉得浑身发冷,像掉进了冰窖里。

    他想起嫂子的叮嘱,想起在破庙里读书的日子,想起对长安的憧憬——这一切,好像都成了笑话。他以为“读书能改变命运”,可在长安,读书好,好像根本没用。

    回到客栈,掌柜的问他:“小伙子,中了吗?”他摇了摇头,走进房间,把自己关在里面,整整一天没出来。掌柜的怕他出事,端了碗粥进去,看见他坐在床上,手里拿着《论语》,眼泪掉在书页上,却一句话也不说。

    掌柜的叹了口气:“小伙子,别难过了,长安这地方,不是光靠读书就能考上的,得有门路。我见多了像你这样的穷举子,考个三五回都考不上的,习惯就好了。”

    韩愈抬起头,红着眼睛问:“掌柜的,难道读书好,真的没用吗?”

    掌柜的摇了摇头:“不是没用,是这世道,太现实了。”

    “与世参差”也不低头:把书读成精神靠山,越挫越勇

    韩愈没考上科举,他没回老家——他不服气,他觉得写得不差,没遇到“识货”的人。他决定留在长安,继续读书,明年再考。

    可留在长安,得有钱吃饭、住店。他带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只能找活计——他给人抄书,抄一页能赚几个铜钱;他给人写碑文,写一篇能换两斗米;有时候实在没钱了,就去城外的山上挖野菜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被废三年后 铁马冰河肝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