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五十五章 杜牧:晚唐诗坛最“俊爽”的光

第五十五章 杜牧:晚唐诗坛最“俊爽”的光(4 / 4)

如《过华清宫》的“一骑红尘妃子笑”,看似写小事,却戳中了安史之乱的根源,有力量;《山行》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看似写风景,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有棱角。

    这种诗风,跟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他是杜佑的孙子,家里的万卷书养出了他的眼界,仕途的挫折没磨掉他的棱角,所以他的诗既有文人的细腻,又有政治家的豪放,不像李商隐的诗那么“隐晦”,也不像白居易的诗那么“直白”,刚好卡在一个“痛快又有深度”的点上。

    在晚唐诗坛,很多诗人要么写得“无病**”,要么写得“晦涩难懂”,杜牧的“俊爽峭健”就像一股清流——他的诗好懂,却不浅薄;有深度,却不晦涩。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文人,都能读懂,都能喜欢,所以才能流传千年。

    晚唐诗坛的“光”,不止照亮当时,还暖到现在

    杜牧在晚唐诗坛的地位,不是靠“小李杜”这个名号撑起来的,是靠他一首首有血有肉的诗、一篇篇有劲儿的文撑起来的。

    他的咏史诗,是晚唐的“镜子”,照出了当时的腐败和荒唐;他的抒情诗,是普通人的“心里话”,写出了离别、后悔、怅惘的真实;他的写景诗,是人生的“小太阳”,透着不服输的积极劲儿;他的《阿房宫赋》,是醒世的“警钟”,骂醒了多少糊涂的统治者。

    现在读杜牧的诗,还是会被打动:读《泊秦淮》,会为晚唐的荒唐叹气;读《遣怀》,会想起自己的年轻岁月;读《山行》,会被枫叶的劲儿鼓舞;读《阿房宫赋》,会明白“爱惜百姓”的道理。

    这就是杜牧的厉害——他的诗不光属于晚唐,还属于每一个时代。他就像晚唐诗坛的一束“俊爽”之光,不光照亮了当时的黑暗,还暖到了现在,让我们不管过了多久,都能从他的诗里,读到真实、读到力量、读到人生的道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被废三年后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钢铁先驱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