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五十二章 杜牧:别只知道他写“扬州路”

第五十二章 杜牧:别只知道他写“扬州路”(4 / 4)

后的底气”

    再提起杜牧,别只想到“春风十里”“霜叶红于二月花”了。他首先是杜佑的孙子,是那个在万卷书里泡大的名门之后;是那个家道中落后,把书当成救命稻草的苦学少年;是那个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国家的文人官员。

    他的“家学”,不是靠祖上的光环,是靠一点一点挣来的——爷爷留下《通典》,他就读懂里面的道理;家里留下万卷书,他就从中看到世界;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他就用读书撑起这个家。

    所以说,杜牧的成功,不是偶然。他能写出流传千年的诗,能提出切中要害的政治见解,能在唐朝中期的官场里保持一份清醒,都离不开小时候的“家学浸润”。那些藏在书里的道理、爷爷教的做人准则、苦日子里的坚持,最后都变成了他的“底气”。

    这才是真正的“名门之后”——不是靠祖上的名气吃饭,是把祖上的精神传下去,活出自己的样子。杜牧做到了,所以他不仅是个诗人,更是个值得我们记住的“有底气的文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大明补牙匠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被废三年后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