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孟浩然在回应他。
后来,王昌龄在亳州被叛兵杀害,临死前,他手里还攥着那枝笔,怀里揣着孟浩然的诗稿。有人说,他死的时候,还在念“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他到死,都没忘了那个跟他一起用一支笔写诗、一起喝劣酒的老朋友。
他们的友情,没有李白和杜甫那样的千古传唱,没有王维和孟浩然那样的山水共鸣,却藏在洛阳的破屋里,藏在襄阳的酒里,藏在那枝共用的笔里,藏在“生死不负”的情义里。
是你生病,我不顾路遥来看你;是你要喝酒,我明知危险也陪你;是你走了,我用一辈子自责和怀念来记你。
现在再读《送王昌龄之岭南》,再读《哭孟浩然》,还能想起洛阳的小破屋,想起襄阳的槎头鳊,想起两个老伙计,围着一桌简单的饭菜,喝着酒,聊着诗,把情义,都融进了岁月里。
原来最好的友情,不是锦上添花,是你来了,我就算病着,也要陪你喝一杯;是你走了,我就算活着,也永远把你放在心里最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