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六章 陈子昂:文明断层处的悲歌

第六章 陈子昂:文明断层处的悲歌(4 / 5)

他,给了他一碗姜汤,他捧着碗,手都在抖——这碗姜汤,比他在长安喝的任何山珍海味都暖,可暖得了身子,暖不了心。

    等他终于能回四川老家的时候,人已经垮了。头发白了大半,背也驼了,走几步就得歇一会儿,咳嗽起来能把肺都咳出来。他母亲听说他要回来,提前半个月就站在村口等,看见他的时候,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一个劲地摸他的脸:“我的儿,怎么瘦成这样了?”

    可他没想到,家门口等着他的,除了母亲的眼泪,还有捕快的锁链。

    抓他的是射洪县令段简,个贪得无厌的主儿。段简早就听说陈子昂家里是蜀地的富豪,有钱有地,就想敲诈他。先是派人去陈家,说要“借”五千缗钱,陈子昂不给——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这种贪官污吏。段简恼了,就找了个由头,说陈子昂“谋反”,派捕快把他锁进了大牢。

    那牢里又潮又暗,墙缝里渗的水滴滴答答的,跟敲木鱼似的。地上铺着一层发霉的干草,闻着一股酸臭味。他蜷缩在干草堆上,浑身的骨头都在疼,疼得他直冒冷汗。他怀里还揣着个铜制水甑——那是他母亲给他的,是家里传下来的物件,用来煮水喝的。水甑上刻着简单的花纹,是他小时候母亲教他认的,现在摸起来,还能想起母亲的手温。

    有天夜里下雷雨,闪电把牢里照得跟白天似的,瞬间又黑下去,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陈子昂疼得浑身发抖,意识都快模糊了。就在这时候,他好像又站在了幽州台上——还是那片黄昏,还是那堆残垣,只是野草长得更高了,都快没过他的腰了。他往远处看,想找燕王招贤的黄金台,哪儿还有台啊?

    他还看见年轻时的自己,在长安的集市上,举着那把古琴,高声说:“我陈子昂有好诗!”周围的人围着他,眼里满是敬佩。转眼之间,画面又切回了牢里的干草堆,霉味、血腥味、潮湿味,一下子全涌了上来。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他在心里问,没人答。天地间静得可怕,只有风刮过树叶的声音。那文明断层的疼,又一次把他裹住了,比牢里的铁链还紧。

    第二天早上,狱卒开门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没气了。枯瘦的身子蜷在干草里,跟一截干木头似的。他怀里的铜制水甑碎了,碎片撒了一地,尖儿上还沾着点水渍——不知道是夜里疼得没力气,手一松摔碎的,还是他故意摔的。那碎裂的声音,好像还在牢里飘着,跟他没说完的话似的。

    他死的时候才四十二岁。

    后来呢?后来大唐慢慢从那文明的裂缝里爬出来了。

    李白来了,带着一壶酒,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把大唐的豪气唱到了天上去;

    杜甫来了,背着个破包袱,叹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大唐的疼装在了心里;

    韩愈来了,捋着胡子,喊着“文以载道”,把陈子昂没说完的话接着说下去。

    这些人的光,都能在《登幽州台歌》里找到根——那声“独怆然而涕下”,不是结束,是开始。

    是陈子昂用自己的命,在黑暗里点了一根火柴,虽然他没等到火燎原的时候,这火苗终究是烧起来了。

    杜甫后来写过一句诗:“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说的就是他;韩愈也说过:“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说大唐的好文章,是从陈子昂开始的。连后来的白居易,搞“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追根溯源,也是跟着陈子昂的脚步走。

    现在你去幽州台,还能看见那堆残垣断壁,石碑上刻着他的《登幽州台歌》,来来往往的人都站在那儿读,读得声音洪亮。风还是那么野,吹着石碑上的字,像是在替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铁马冰河肝胆照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被废三年后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大明补牙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