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声接连响起,环环相扣,推着进程不断向前。
一切井然有序,宋词、柳晓娴、张晓平站在指挥席后方,陈都玲则和其他年轻研究人员一起,站在稍后一些的观察区。
“十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十、九、八、七……”
倒计时通过扩音系统回荡在控制中心每个角落,敲在所有人心弦上。
宋词能清晰听见自己心脏强劲搏动,脸上维持着平静,只有微微眯起的眼睛和绷紧的下颌线条,泄露出此刻内心的波澜。
“……三、二、一!点火!”
随着指令下达,屏幕上火箭尾部猛然喷吐出炽烈火焰和浓密烟雾!
巨大的轰鸣声即使隔着厚厚隔音设施和一公里距离,也隐隐传来,震动着大地。
先行者1号火箭拖着耀眼尾焰,沉稳地、坚定地拔地而起,挣脱地球引力,朝着湛蓝天空攀升!
控制中心里一片寂静,只有各种仪器运行轻微嗡鸣和操作人员汇报数据的声音。
“起飞正常!”
“程序转弯!”
“飞行姿态稳定!”
“高度500米……800米……1000米……”
火箭沿着预定弹道持续上升,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白色烟迹。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那不断攀升的光点而悬着。
当实时数据屏显示高度达到约两千米,速度达到预定值时,关键指令发出!
“悬停程序启动!”
只见屏幕上,原本加速上升的火箭猛地一顿,尾部火焰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全力向下喷射。
而是通过多个推力室精细调节,使得火箭姿态从垂直向上转为近乎悬停状态。
先行者1号像是被一只无形大手托在了半空中,稳稳地定在了那里,与地球引力达成精妙平衡。
控制中心里,压抑不住的低呼声瞬间响起,震惊与狂喜交织。
尽管模拟器中见过无数次,但亲眼见证庞然大物在真实天空中静态悬停,带来的视觉与心理冲击无与伦比!
悬停!这是火箭可回收技术中最关键、也最考验技术底蕴的一步!
火箭在预定高度维持了二十秒悬停。
这短暂的二十秒,却像一个世纪般漫长,是对矢量推力控制系统灵敏度、飞控计算机算法、导航制导系统精准度的最佳证明。
“悬停偏差值远低于预期!”
“燃料消耗速率符合模型预测!”
“准备执行垂直下降程序!”
新的指令下达,更令人惊叹的一幕出现了。
那枚数层楼高的火箭,开始以一种近乎优雅的速度,缓缓地、垂直地向下降落!
它不再是自由落体,而是受控的、有目的的返回。
发动机再次调整推力,对抗着重力,确保箭体姿态的稳定。
下落过程比上升时更加牵动人心。任何一点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甚至箭体损毁。
然而,先行者1号表现得无比出色,精准地沿着预设下降轨迹,稳稳朝着地面那片划定的回收区域降落。
高度越来越低……一百米……五十米……十米……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