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的来自俄国国内的报纸。他大声念着上面污蔑他朱可夫是“无能之辈”、“投降将军”、“俄罗斯的耻辱”的文章,尤其是萨文科夫亲自署名的,将他定为“民族罪人”的声明。
台下开始响起愤怒的低吼。这些军官们不全是朱可夫的亲信,但他们尊重朱可夫的能力和威望。
此刻,听到自己敬重的将军在前线浴血奋战,在后方面尽力周旋,却遭到后方如此无耻的污蔑和中伤,一种兔死狐悲的愤怒,以及对萨文科夫政权残暴不仁的憎恨,如同野火般在人群中蔓延。
“看看!”
朱可夫挥舞着报纸,声音嘶哑:“这就是我们效忠的政权!这就是我们为之流血牺牲的‘领袖’!他不需要失败者,他甚至不需要说实话的人,他只需要替罪羊,他正用他的疯狂和残暴,把我们的祖国母亲拉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时机成熟了!
接着朱可夫话锋一转,抛出了那个决定:“所以,我,格奥尔基·朱可夫,在此宣布!为了真正的俄罗斯,为了我们被奴役的人民,为了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血腥屠杀,我决定与德国人合作,不是作为投降的懦夫,而是作为拿起另一种武器,为了解放我们的祖国而战的战士!”
广场上瞬间炸开了锅!
“叛徒!”
“无耻!”
“苏*******”
几声尖锐的咒骂从人群中某个角落响起,格外刺耳。
但更多的人是沉默,是犹豫,是激烈的思想斗争。
咒骂声很快被更多的议论声淹没了。
朱可夫之前的铺垫起到了作用,对萨文科夫的愤怒,对战俘遭遇的不甘,对未来的绝望,与朱可夫提出的这条看似“屈辱”却可能带来生路和“救国”希望的道,交织在一起。
朱可夫没有理会那几声咒骂,他继续他的演讲,描绘着一幅“美好”的蓝图:组建“俄罗斯解放军”,与德国人并肩作战,但不是为了德国,是为了打回国内,推翻萨文科夫暴政,建立一个“自由”、“独立”、“新生”的俄罗斯,他将这定义为一场“解放战争”,一场“神圣的卫国战争”。(某种意义上也确实是卫国战争)
“愿意跟我走的,站出来!”
朱可夫张开双臂,声音如同洪钟:“不是为了德国人,是为了俄罗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生活在疯子的阴影下,为了给死去的弟兄们报仇,向那个真正的罪人复仇,加入‘俄罗斯解放军’,让我们一起,打回莫斯科!”
他的话语充满了蛊惑力和感染力。
长时间的压抑与对萨文科夫的仇恨、对未来的恐惧、以及一丝被朱可夫点燃的虚幻希望……多种情绪作用下,开始有人动摇了。
一个,两个,十个……越来越多的人,从沉默的人群中走了出来,步履沉重,但眼神却逐渐坚定,汇聚到木台前方。
他们或许并非完全相信朱可夫描绘的未来,但他们更不愿意在战俘营里腐烂,或者回到那个视他们为废物的萨文科夫俄国。
这是一场赌博,用名誉和生命进行的赌博。
就在这时,伊万诺夫,索科洛夫和彼得罗夫三人,也来到了广场边缘。他们看到了台上慷慨陈词的朱可夫,也看到了台下那些犹豫、挣扎,最终选择站出来的同胞。
伊万诺夫依旧犹豫,但这份犹豫最终被现实的残酷和对朱可夫判断力的信任所压倒。
他轻声对身边两人说:“将军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我们,别无选择了。”
索科洛夫看着朱可夫的身影,那股盲目的忠诚再次占据了上风,他用力点了点头:“将军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彼得罗夫也点点头:“该我们上场了。”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最终迈着坚定的步伐,穿过人群,径直走上了木台,站到了朱可夫的身后。
这个无声的举动有力宣告了他们的选择,也给了台下那些还在犹豫的人最后一记推动。
朱可夫回头,看到站在自己身后的三位老部下,眼底是几分欣慰和惆怅。
他再次转向台下,看着那已经聚集起来大约有数百人的军官队伍,他知道“俄罗斯解放军”第一块,也是最核心的基石已经形成了。
木台之下,是选择跟随的人群和更多沉默观望者;木台之上,是决心已定的朱可夫和他重新凝聚起来的核心团队;而木台周围,是荷枪实弹、冷眼旁观的德军士兵。这一切如同舞台,一场关乎无数人命运的历史悲剧(或者喜剧?),就此拉开了帷幕。
朱可夫等人未来的道路布满迷雾与荆棘,但第一步已经迈出,再也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