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顿悟(2 / 2)

设,巍峨壮观的紫云塔尚未复建。

这时,游客能看到的,还是比较简朴的庭院,里面供奉着佛祖与观音菩萨。

净居寺门前,有几株古柏,传说是唐朝道岸禅师与定易和尚合栽。

其中一株唐柏,上面寄生了银杏和檀树,被称为“三异树”。这棵树,三四个人才能合抱,至今郁郁葱葱。

过了这些古柏,才到山门。

母亲等人忙着到里面拜观音,凡三则静静地察看有关碑文,了解净居寺的佛教渊源。

让他意外的是,这处豫南禅寺,竟然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天台宗初祖智顗,曾在此苦修七年,有一天在山中顿悟,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大苏开悟”。

更让凡三惊诧的是,鉴真大师年轻时,也曾在这里跟着道岸禅师苦修数年。

而道岸自己,恰恰是光州人。

鉴真就是从这里出发,沿淮河传教。到扬州弘法后,名气大涨。之后,他才决定东渡日本。

换句话说,净居寺实乃中国天台宗、日本律宗的祖庭。

不过,这些从大苏山走出去的弟子,他们后来常驻弘法之处,远比祖庭有名。

净居寺香火鼎盛时期在宋朝,宋真宗赐名“梵天寺”。

当时,僧超一千,房过千间。

苏东坡流放黄州时,从东京出发,路过这里,曾流连半月。

他在大小苏山读书吟诗,顿生“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的感悟,留下“春风岭下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的名句。

大苏山海拔并不高,站在山顶,遥望远方,丘陵起伏,树木茂密,茶园满野,景色秀美。

据说,茶圣陆羽曾到此一游,得出“淮南茶,光州上”的结论。

对于茶道,凡三没有太多研究。

站在这里,对他触动最大的还是智顗当年的“大苏顿悟”。

遥想当年,正是在这片青山秀水之间,那位宗师领悟了“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佛理。

“一切诸法,皆由心生”。

俗世间,到了凡三这个层次,是时候各种理念圆融,多个境界无师自通了。

大苏山山顶的紫云塔早已毁坏,这座塔最早也是道岸禅师所建。

据说,塔顶上有紫云如华盖,凝久而不散,看见者都能沾光,带来好运。

无论如何,佛学渊源颇深的净居寺,终究未能如天台山的国清寺,扬州城的大明寺那样名扬四海。

抚今追昔,凡三以为,这里地处三省交界,兵家要冲,导致净居寺饱受兵灾,多次被战火毁坏。

而周边经济不甚发达,当地信众有心无力,寺院长期得不到修复,才让这处两大宗派的祖庭,落寞至此吧!

实际上,在豫南,净居寺恐怕还不及雩娄境内的观音山出名。

在外面徘徊好久,凡三才走进净居寺山门。踏进庭院的那一刻,他顿生进入深山古刹的感觉,整个身心为之一净。

最新小说: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今生只为你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铁血巾帼 都市修真便利店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隐世大佬下山,为所欲为一路横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