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废话。
当然,这不代表他的超市做的不好。
2006年,美国一家着名财经杂志这样推荐他的企业:“如果你想看一下零售业的未来,建议阁下省去造访沃尔玛的时间,为您自己买一张前往京都的机票,去看看xx。”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人后来的遭遇非常坎坷。
因为不熟悉国内法规,又得罪太多同行,他被人举报经营中偷税漏税、并购时侵吞国有资产,还涉嫌行贿,因而坐了十几年牢。
出狱后他反复申诉,最后,在全国工商联帮助下,侥幸得以平反,却早已错过事业发展最佳机遇。
另一个与他同时崛起的海归,就没有他幸运了。
他好歹保住了家产,由侄子、女儿管理的还不错,出来后,他还有资本与平台,继续做科技兴业的“大事”。
另一个哥们,则是企业早已被易手,不过是在某些名誉方面得到平反。
观众中多数人都是京都高校学生,因此,自由提问中,诗人被问得最多。
大学生们最好奇的是,这哥们那些让人脑洞大开的创意都是哪里来的?他那样潇洒,创业究竟吃没吃苦?
“世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世上也从来不缺少生意,缺少的只是发现生意的创意。”
“世界的美,往往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无限次扬弃之中,机会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它,在参与的过程中欣赏它。”
这有些“装逼”的言论,那些大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凡三这种饱经沧桑的人则自动忽略了。
这哥们接下来的一句话,他觉得还有点意思。
“创业激情是事业成功的启动机,但是实现一个美妙创意,依靠的是持久的执行力。一旦放弃,你将无法知道你离成功有多近。只有跨越这条界线,你才知道界线在哪里。”
这哥们声称,“我可能不是中国最努力的人,但一定是中国最努力的 100个人 之一。”
这话很有点后来的“雷布斯”风格,喜欢表扬与自我表扬。
四人中,这位曾经的诗人,后来最顺利,可谓顺风顺水。
因为,他做的是增量市场,没有动其他人的奶酪。而且,支持他的是风险资金,与国资不搭嘎,因此,没人找茬儿。
这哥们有钱后还是非常浪漫的,后来娶了一位香江主持人,定居在台中。
据他自己说,他一年坐飞机300多次,平均一天一次。
乍一听感觉不可思议,知情人透露,其中回台湾就需要一百多次,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