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效对客户洗脑,当客户有需求时,首先就会想起你。
此前,在国内读书时,凡三最欣赏的哲学原理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定位原则。
正是因为对中国二三十年代国情有深入透彻地理解把握,才让教员对症下药,提出指导中国革命与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并领导同志们最终夺权全国性胜利。
但具体到商业运用上,如何将这一原则量化,变成可操作性步骤,凡三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没想到,大洋彼岸早在1970年代,就有人将其量化为商业营销首要原则。
定位理论“第一法则”,就是要求企业必须在顾客心智中区隔于竞争,成为某领域的第一 。
为此,需要采取至少4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避开竞争对手的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为这一定位寻找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上有足够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举一反三,定位理论运用范围不止于营销,很多领域或场合都用得上。
凡三琢磨,此前,那场课堂上的商业谈判,其实也贯穿着双方定位过程。
那两个男生之所以输得一塌糊涂,就是没有把握好己方的优势,相反,被对方拿住心里弱点,不断打压。
其实,职场也是一个不断定位的过程。所谓职业规划,本质上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优势,然后在职场竞争中,去角逐并占有更好的位置。
人生同样如此。
此前,对这些道理,凡三只凭直觉有些模糊概念,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摸索。
如今,这门理论,一下子让其豁然开朗。他觉得,了解并把握定位观念,是他来美后的最大收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