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林浩的电影时代 > 第九十四章 陪衬

第九十四章 陪衬(1 / 2)

《我的父亲母亲》上映前5天,柏林电影所有场次的门票就已经全部购空,足以见得张一谋在这里的人气。

所以剧组一行人到达现场的时候,林浩跟着张导从车内下来,完全就是铺面而来的欢呼。

“张!

张!

张!”

来自影迷们,他们要等到下午才能看,但这并不妨碍大家的热情。

这也是林浩第一次直面来自电影节影迷和媒体们的热情,然而这时候,他却忍不住想退回车里。

不是别的原因,怯场啊什么的倒不至于,是因为迎面而来的,不止是音浪,更是来自记者军团们排山倒海的闪光灯:

“咔嚓咔嚓咔嚓!”

胶片跟不要钱一样,闪光不停,估摸着每一秒钟起码都有五六下下不止。

这种频率的强光过来,林浩忍不住有些眯眼睛,这时候就很羡慕王家卫的墨镜了。

但这是不可能的,林浩能做的,就是跟着剧组面朝媒体站好,让他们好好地拍照,并且回答几个问题后然后进场。

其实等他被闪光灯闪习惯后,依稀还有点虚荣心满足的感觉,毕竟老实说已经很久没有得到众人的欢呼声了。

不过这些欢呼都是沾边的,时至今日,他依旧是只有一部电影公映的一个小演员。

好在《卧虎藏龙》马上要在戛纳上了。

江制片江叔之前有给他打过电话,说他在电影中表现很好,戏份虽少却非常两眼。

特别是开场和结尾都很好,这就很有点意思了,估计那之后才会是真的邀请一堆——现在邀请他都算是在押宝成分居多,他并没有红呢。

不过话说回来,那能没意思么?

这两部分都是花三天拍的。

“hey,boy!”

忽然有个声音朝着他喊,记者朝着他挥手,林浩从走神中惊醒被吓了一跳,才发现现场有不少镜头已经转向他。

以及有个摄影在朝他挥手,跑动:

“here!”

林浩楞了一下,然后挥手笑了一下。

喊他的那个记者詹姆斯,已经在完成任务后疯狂拍了这个年轻人将近一分钟。

慢慢地,全场也有些镜头开始转向他,其实很自然的只要是这种场合,镜头天生属于长得好看的人。

可惜看起来也是盛装出席的女主角了,还以为是在拍她呢。

于是他喊着“看这里”

,换了位置好只拍他的正面。

詹姆斯快速跑动到地点,记录下了这美好的一刻。

下午1点半,《我的父亲母亲》媒体公映。

电影节主席德·哈德亲自来到现场,亲自迎接剧组,这片子实际上已经很红了,基本上所有人都在关注。

而事实也是不负众望,一个半小时的观影下来,全场掌声雷动好几分钟。

《我的父亲母亲》其实也算是复符合传统中欧美对国内的印象:

其实这也是国内电影这时候走出去的共性,那就是要么有民族性,要么有人类共性。

张导无疑是前者,选择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又没很明确地讲政治,但你又知道父亲母亲分开就是因为这个。

自然美丽的风景,简单淳朴的爱情,以及坚定和守望。

出乎意料的是镜头上父亲出场的时候,明显搔到了记者的痒处,现场居然出现了一阵躁动。

镜头里的那个年轻人少了几分惊艳的颜值,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他反倒是让更多人觉得亲近了些。

因为刚才在影院门前他双眼有些默然的时候,年轻且帅气,脸上锐利的线条几乎要把周围的人割伤。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上帝是偏爱的。

总有那么些人在年轻的时候,能够留下大杀四方的美。

以至于首场下来,第一个来自米国的记者先来了一句:“哇哦,如果我是她的话,我也会这么等着他的,五年,十年我都愿意。”

“啪啪啪啪!”

这是个男记者,全场哄堂大笑,然后又默契地响起掌声,显然这可是共识。

其实说实话,他们最在意的只会是张一谋一个人,所以哪怕是电影的女主角抢着第一个上了台,大家也不会多关注她半分。

有时候记者也是十分刻薄的,在镜头下如果你真的非要抢,还和自己关心的对象抢你知道,大家都是专业的,很会找角度

至于林浩,他发现自己倒没有很激动的意思,甚至于比较平静。

惊讶到还是有的,他这几年演了不少电影,多多少少都要掩盖他相貌上的优势——因为太抢戏了,李桉有一次在片场都说过,他总是不自觉地看向林浩。

就更别说娄烨这家伙,拍《苏州河》的时候,拍着拍着就告诉林浩自己有多喜欢他。

得,你爱的只是电影而已。

说起来,这家伙前阵子打电话给他,告诉他《苏州河》在鹿特丹拿奖了,他想着在乡港能不能上映了。

因为《苏州河》卖的太好了,他更细化了很多东西,于是这部文艺

最新小说: 我的伴生精灵是人马少女 冲出这个世界 被冷落三年,我提离婚他却哭红眼 星辰大海之科技文明 大小姐平反归来,离婚养娃哐哐收家产 诸天从亮剑开始 我在末日当曙光 等不到的救赎 跨越时空的购物车 灵笼:从光影之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