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钟磬齐鸣大朝会(1 / 2)

在张国之的部署下,锦衣卫安插在各个官员家中的眼线,也开始动了……不过,让朱翊钧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朝鲜的事情,朝中官员好像知道的并不多……根本没有人讨论这个事情。

但朱翊钧并没有因此松懈,因为朱翊钧还清楚一件事情,会咬人的狗是不经常叫的。

若是,此时朝中真的有人知道了朝鲜的事情,甚至,想着做些文章的话,他极有可能隐藏起来,然后,在大朝会上突然蹦出来。

故,朱翊钧并未松懈,一边让锦衣卫的人调查官员是否有串联,自己这边呢,也在积极的准备话术来应对。

高老师当个副手,面对这么多同级别的官员围攻,还能游刃有余,而自己,这个做了十八年,风里出,雨里进的皇帝,没道理吼不住。

只要做足准备,就没什么好担忧的。

万历十七年正月初八。

己丑年的第一缕天光,刺破了京师的薄雾。

巍峨的皇极殿在晨曦中展现出它无与伦比的威严。

沉重的殿门缓缓开启,身着各色朝服的文武百官,如同汇入龙庭的溪流,按照品级序列,鱼贯而入。

新年第一次大朝会,空气中弥漫着庄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钟磬齐鸣。

“陛下驾到……”

随着司礼太监陈矩一声悠长洪亮的唱喏,身着十二章纹玄色冕旒、腰系玉带的朱翊钧,在仪仗的簇拥下,出现在了朝臣的面前。

冕旒十二旒垂下的玉藻微微晃动,遮蔽了他年轻面容上的神情,只透出一股沉凝如渊的帝王威仪。

等着朱翊钧坐下身后,文武百官开始行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浪……

文武百官,从首辅申时行到末位小官,皆匍匐于冰冷的金砖地面。

“众卿平身。”朱翊钧的声音透过冕旒传来,平和而清晰,听不出喜怒。

百官谢恩起身,垂手肃立。

大殿内一时静得落针可闻,唯有御座旁铜鹤香炉中升起的袅袅青烟,无声地流淌。

按照惯例,朝会首先由内阁首辅申时行奏报岁末年初的政务要情。

申时行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沉稳:“启奏陛下。去岁,仰赖陛下洪福,天佑大明。四海虽有小扰,然大体承平。太仓岁入……”

他简明扼要地汇报了去年的财政收支、主要工程进展以及边疆动态,重点突出了“岁入丰盈”、“仓廪充实”、“海波渐靖”等积极方面,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欣慰。

实际上,申时行是现在大明朝压力最大的一个人。

他前面是张居正,辅佐的又是比之前更加激进,更有权威的天子……

他深知今日朝会另有重头戏,官立蒙学,故奏报内容精炼扼要,不多赘言。

接着,几位部院重臣也依次出列,奏报本部要务,皆是有条不紊,波澜不惊。

气氛看似一片祥和,正朝着朱翊钧预设的轨道进行——接下来,就该是内阁抛出酝酿已久的“官立蒙学”章程,由皇帝定调了。

朱翊钧的目光透过玉藻,扫视着阶下肃立的群臣,心中那份因朝鲜之事而绷紧的弦,似乎也稍稍松弛了一些。

就在朱翊钧微微抬手,准备示意申时行提出蒙学新政之时。

“陛下!臣有本启奏!”

一个清亮而带着几分激越的声音,打破了殿中刚刚酝酿起的平静。

只见从文官班列中,一位身着青色獬豸补子官袍、头戴乌纱的御史,手持象牙笏板,大步跨出班列,跪倒在御道中央。

朱翊钧的目光瞬间聚焦于此人身上。冕旒下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他认得此人——河南道监察御史,江东之。

一个以刚直敢言、甚至有些“好搏击”着称的年轻言官……当年,海瑞在时,便多番举荐他。

“哦?”朱翊钧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情绪,“江卿有何本章?准奏。”

“谢陛下!”江东之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压下心中的激愤,但开口时,那话语却如同出鞘的利剑,带着锋芒直指目标:“臣江东之,冒死劾奏!劾奏宁国公、提督朝鲜军务——李成梁……”

嗡……

原本肃静的皇极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

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射向跪在殿中的江东之,有震惊,有疑惑,有兴奋……

李成梁!那可是手握重兵、在朝鲜权备倭的国之柱石啊!

新年第一朝,第一个弹劾,就是属于他的。

朱翊钧端坐御座,面上依旧不动声色。

武班之首,靖国公、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戚继光,这位同样功勋卓着的老帅,在听到“李成梁”名字的瞬间,

原本微阖的双眼猛地睁开,精光一闪,随即又缓缓闭上,仿佛事不关己。

“这老家伙,在辽东时就跋扈惯了,如今跑去了朝鲜,天高皇帝远,果然又出幺蛾子了!”

戚继光与李成

最新小说: 乱混聚树 大清隐龙 甄嬛传:穿余莺儿后小厦子是我爹 鹰掠九天 嫡嫁千金 还说你不是神仙 游戏?还是哲学?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换经纪人后,顶流他恃宠而茶 特工传奇之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