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开双手,在桌上比划。
“我知道,我当然知道,所以我来了。”
“如果条件允许,我非常乐于亲自去一趟龙国,看看是不是值得投资。”
汉特斯连忙道:“那我建议你先去天海,那可是他们发展最迅猛、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你在那里可以看到未来的龙国会是什么样子!”
“在天海考察过后,我建议你第二站坐高铁去汉东省的京州市,那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除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它还有着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大名鼎鼎的惠龙集团总部就在京州!”
“高铁?什么高铁?咱们米国有吗?”
德朗姆接连提出了三个疑问。
汉特斯尴尬的笑了笑。
“高铁就是一种运营时速超过300公里,非常快速高效的客运列车。”
“龙国人也是最近两年,才引进吸收希门子的技术,才在燕京和京州之间建了一条,让相距三百公里的两座城市,一个小时就能到。”
“至于咱们米国……咱们有发达的高速路和民航业,人们出门除了自驾,就是坐飞机,高铁估计再过二十年也不会发展起来。”
德朗姆轻蔑冷哼。
“咱们米国的铁路行业早就已经彻底私有化,所有的民营铁路公司都一心只想赚钱,连现有的车站、轨道、车辆,维护保养都能省则省,以至于铁路都弯弯曲曲的,经常脱轨出事故,他们哪有兴趣和魄力投资建高铁?”
“将来就算谁提出要建高铁,我也敢打赌,他们只是想借建高铁的名义,坑骗纳税人的钱,根本不会尽心竭力的建设高铁,项目一拖再拖、预算一加再加,恐怕十年耗费数十亿米元,也不一定能建成一条可以运营的高铁!”
德朗姆作为米国最牛逼的地产大亨。
他是不太熟悉龙国,但他太了解米国。
这个高度自由化、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帝国。
表面上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科技、最强大的武力、最繁荣的经济、最完善的基建、最公正的法治……
但抛开这些被过度吹捧的虚名,德朗姆所了解的真实米国,其实早就存在无数问题。
德朗姆作为地产大亨,长期投资开发房地产,自然对工程建筑领域特别熟悉。
在他看来,属于米国人的基建时代已经结束。
已经不再需要大规模新建机场、港口、车站、铁路、公路、桥梁、电站、水利设施等等,反而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以便于维护保养和更新升级。
然而信奉自由主义,凡事都想要用市场经济规律来解决问题的米国人,显然没有建立一个好的机制,这必将导致各种基础设施,将来逐渐年久失修。
除了基建方面,会缺乏保养和更新,越来越落后。
德朗姆觉得最让人痛心的,是制造业外流。
在自由贸易主义的精神鼓动下,在追名逐利的人性本能驱使下。
越来越多米国的企业,觉得在国内开工建厂搞生产,材料、人工、税收等各方面成本太高。
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宁愿横跨大洋,去各方面成本都更低的龙国投资建厂,然后再将产品返销回米国。
企业为了多赚钱,采取这种方式自然是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越来越多企业不在本土搞生产,直接导致用工需求急剧下降。
作为高福利国家,人们本就不太愿意当工人,更想要当律师、医生、证券分析师、基金投资经理等等,既体面又高薪的职业。
而越来越多企业,还不愿意招工人,即便要招也不愿意开太高的薪资福利,这就导致人们更加不愿意当工人了,由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冶金化工到机械船舶,从工程建筑到装备制造……
随着老一辈的工人逐渐年老退休,年轻人又不愿意加入。
许多重工业,优秀的产业工人正越来越少,导致效率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
最直观的表现,便是造船业。
米国的造船业规模持续萎缩,高昂的成本、超长的船期,让不得不给订单养活造船业的海军都快受不了。
而油轮、货轮、集装箱运输船、LNG运输船等民用船舶,不是樱花和南寒的船厂生产,就是龙国人拿到了订单。
长此以往下去。
德朗姆觉得米国的制造业持续空心化,实力会越来越弱。
没有了强大的制造业,就算有先进的科技、发达的金融,又有什么用?
因为先进的科技,也需要通过制造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创造价值。
而嗜血贪婪的金融,脱离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就只会让催生出华而不实的泡沫经济。
一旦变成了金融帝国,习惯了加息降息制造米元潮汐差,用金融手段收割全世界,那就距离衰败不远了。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人们之所以对米国心存敬畏,完全是因为米国拥有强大的武力,而武力的来源便是制造业。
如果制造业不好好发展下去,那么现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