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剎生鱼和北大荒
之所以说这条掛子船比樺皮船好用,那是因为,上面有柴油机,能取代手动划掉子的麻烦。
发动柴油机,就能轻鬆去老远,来回方便快捷,適合这大江大河之上,
只是,这条掛子船一直放在木楞上晾著,上次使用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没动过了,显得有些陈旧,需要重新“验船”。
每年开春,渔民都会对船进行一次检查修补,三年对船进行一次彻底检修,渔民称之为验船。
卫淮所买的这条船,长时间没有使用,更应该进行一次彻底检修。
卫淮和孟川都不懂这方面的事情,以前使用樺皮船,出现漏水啥的,直接用樺树皮和松脂融化,粘补一下完事儿,木船显然不能再这样为此,卫淮专门去找了老冯。
老冯是卫淮前些日子在江边转悠,寻找鱼圈位置的时候认识的一个老渔民,六十来岁的样子他有著几十年打鱼经验,常年在江水中折腾,到了这个年纪,一身的毛病就钻出来了,尤其是风湿,天气好点还行,只要天气一变,疼得受不了。
他打鱼是没法打了,但还是喜欢到江边来转悠转悠,看看这条他熟悉无比的松江。
两人就是江边遇上,隨口的一个招呼,外加凑一起抽了两支烟,卫淮就跟这个隨和的大爷算是初步认识。
后来又在江边碰到几次,就渐渐变得熟络。
卫淮在选中位置,开始打造鲤鱼圈的时候,他也没少过来溜噠观望,得知弄来养鲤鱼,衝著卫淮竖大拇指,说好多年没见人这么干了。
他还从中给过不少修筑建议,卫淮还专门带著他到家里吃过几次饭。
从那以后,老冯就开始时不时提著酒瓶子到卫淮的农家小院里找卫淮喝酒,隨身带来的,还有小菜,可能是一包生米,也可能是一包炸得酥脆喷香的小鱼。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老冯喜欢喝酒,但酒品极好,每次不超过二两,稍稍有点感觉就止住,从不胡言乱语,不会让人担心。
他家其实跟卫淮农家小院所在的村子是同一个,两家人相隔三百来米。
老冯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去当兵,退伍后在安置在一个单位保卫科工作,一个是工厂的技术员。
两个儿子都住在城里,家庭条件都挺好,每个月会过来看看老冯老两口,给点生活费,即使这样,老冯还是觉得孤单了。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他喜欢到卫淮的鲤鱼圈,看卫淮找人摆弄那些事情,还喜欢找卫淮喝酒,
谈天说地,说那些他在江上折腾的种种惊险的、精彩的、遗憾的经歷。
关键是,卫淮也喜欢听。
面对一个孤独的老人,做一个善听的人,是最好的相处方式,也是绝好的学习机会。
这还是卫淮第一次特意去找老冯,用张晓兰来小院时带来的好茶、好酒。
他特意挑了时间的,就瞅著做晚饭的时候去,说事儿的同时,也顺便蹭一顿饭。
寻到老冯家的时候,看到老冯的老伴儿在院子里,戴著一副老镜,补袖子网。
袖子网就和袖子一样,网口稍粗大,网尾略细小,一个直直的网桶。
网口不远处有一个倒陷儿,那是防止鱼儿落网再逃的设施。
这渔网有六七米长,二寸的网眼,看上去密密匝匝,用那种纳鞋底得白线织成,然后又煮成黑色。
具体用什么东西煮,卫淮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是一种用来防腐的东西,防止水的腐蚀,因此,
渔网也就被弄成了灰黑色。
老婆子正拿著剪刀,將原本连接著的线绳剪断,不太大的破洞被剪成一个大窟窿,又手法嫻熟地將一个大大的窟窿三梭两线地补好。
看得卫淮一阵佩服。
就那手法,他在完达山渔丰看到的织网好手,也不过如此。
卫淮没有忙著打扰她,只在院外静静地看著她补好袖子网,又用四根早准备好放在一旁小擀麵杖粗细的杨木桿,用线绳绑成一个方框,宽窄高矮就按著比网子圈口大一些绑好,像个大大的井字,將网口撑开裹在方框木桿上,用梭子线绳紧密地捆绑结实。
修补完成,她將网收起来的时候才看到卫淮在外面,先是愣了一下,隨后和蔼地笑问:“小伙子,你干啥的呀”
“大娘,我是来找冯大爷的!冯大爷在家不”
“你找我当家的啊,在在在—在院门口站了有一阵了吧,咋都不哎声啊”
“看大娘补网,趁机偷学点技艺。”
卫淮不无开玩笑地说。
大娘笑了起来:“这能算啥技艺,还需要偷学,江边上的人家,会这手艺的人太多了——-你是不是有网要补,大娘閒著没事儿,可以帮你,不用钱!”
又是个顶热心的人儿。
卫淮摇摇头:“现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