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公孙康服了(1 / 2)

突如其来的声音。

让众朝臣不禁再度侧目。

儿子问完老爹问,你们公孙家有完没完?

“公孙康,你要问唐宁的,莫非是他给朕献了什么法子,让朕敢无所顾忌地拿下你,而无惧戎族骚乱?”

赵德清回过头,冷冷望着公孙康问道。

所谓情之深,恨之切。

他从未想过辜负这二十四位老兄弟,但是有人为了一己之私,竟然不顾大夏的国运和数十年的兄弟之义,谋害之子,这让他想起来,恨的牙根都痒痒。

“陛下英明,一语中的,燕王殿下告诉罪臣,唐指挥使给您献了个法子,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戎族之事,罪臣在三皇子去之前就想了半个月,在被押送来京城的路上,又想了一个月,依旧没有想明白,但罪臣知道,自罪臣之后,安西侯这个爵位应当都不复存在。”

公孙康的目光从龙椅之上,渐渐转向他身前不远的唐宁:“还请唐小侯爷为公孙康解惑,让公孙康死也死个明白。”

人之将死,无所畏惧。

他现在可以毫不在意龙椅上那位天子的处罚,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

但是唐宁不能,唐宁还是回头看向了龙椅上的赵德清,以目光询问是否要告诉公孙康。

“既然他想死个明白,那唐宁你就告诉他,就当是朕念及往日情分,满足他最后一个愿望。”

赵德清开口。

唐宁这才上前对公孙康道:“公孙老侯爷也是跟陛下一起打过天下的老臣,不知您作威作福这么多年下来,还记不记得,百姓最想过的是什么生活?”

听到唐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起了公孙康。

赵德清也不由坐直了身子,想听听他这位女婿到底想做些什么。

“百姓最想过的生活……”

公孙康面露疑惑的看着唐宁,他同样不明白唐宁不仅不为他解惑,反而对他一通讥讽询问是想做何。

“公孙老侯爷,自古至今,唐宁以为百姓最想过的莫过于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一日三餐吃饱穿暖的生活,你觉得对也不对?”

不等公孙康回答,唐宁便自己答了出来再问。

“……确实如此。”

公孙康犹豫片刻,最终点头承认。

不只是他。

赵德清和朝臣们也在暗自点头。

有田可耕,有屋可住,一日三餐还能吃饱穿暖,这几乎就是他们打天下时许诺给百姓的话。

“既然公孙老侯爷也觉得对,那公孙老侯爷以为,戎族百姓想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唐宁又是一个反问。

“可戎族与我中原百姓不同,他们以打猎为生,住惯了吊楼和木屋,百姓都是部落首领和头人的奴隶,唐指挥使想以我中原百姓的法子去管理他们,恐怕大错特错了。”

公孙康眼中露出讥讽之意看着唐宁,又面带疑惑看向龙椅之上。

果然是还是太年轻的天真想法,不知民情就对陛下献计,真不知道陛下是如何同意这等计策的。

“公孙老侯爷莫要忘了,两千年前,我中原之地的百姓也是过着这般的生活,可是最终,我们的祖辈选择从山上下来,种地建房,蓄养牲畜,才有了今日中原的模样。”

唐宁自然看得出公孙康眼中的讥讽,依旧不疾不徐慢慢说道。

“咱们的祖辈可是用了上百年,才从山上下来放弃打猎,开始耕田,难道戎族下山不需要时间适应吗?”

公孙康犹不放弃接着道。

“咱们的祖辈之所以用了上百年才从山上下来,是因为山下没有房屋,没有耕田,没有农具,没有种子,更无人教授他们。”

唐宁盯着公孙康再度开口:“可若戎族百姓一下山,山下就有房屋、有牲畜、有农具、有种子,更有热情的中原百姓教他们耕种呢?公孙老侯爷以为,他们需要几年适应?”

“不,这不可能!”

公孙康瞳孔猛然紧缩,看着唐宁,又望望赵德清道:“戎族足足有二十万人,需要数万栋房屋,数十万头牲畜,数不清的农具和种子……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朝廷还在于北蛮交战,根本负担不起……”

他当然知道唐宁所说的意味着什么。

只要这些东西都能备齐,哪怕是个野人,也能在几年之内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原百姓。

然而这需要一批庞大的银子,一批朝廷暂时无力负担的银子。

若是真掏空国库来做这件事,百官绝对不可能同意。

“这就不需要你来操心了,朕已经准备好了银子,没有花户部一分钱,郑爱卿,你告诉公孙康是也不是。”

赵德清扭头对户部尚书郑光升说道。

“公孙老侯爷,陛下早在两月前就将三百万两银票送至我户部,以供购买耕牛和农具之用,户部已兑现银二百

最新小说: 被迫rua上偏执大佬后[快穿] 乱世边军:从军功换媳妇开始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大唐:摊牌了,这太子我不当了!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无敌皇子:从边关开始制霸天下! 开局亡国:我在岭南当基建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