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族。
一时之间,季汉换了猥琐育种田剧本,东吴拿了大航海对外扩张剧本,曹魏拿了中原正统剧本。
反正小白除了说句牛x,就只能说是离谱。
最不一样的,就是三国相互对抗的时间更久了,而且谁都不敢懈怠落后,曹魏调派兵力对着北边游牧民族横踢竖卷的时候,季汉和东吴都按兵不动不找麻烦。
三国并立后那些精彩的三国故事没了很多,变成了三国统一安静下来疯狂内卷展。
然后彼此安静了十来年,在刘备和曹丕、曹叡都没了之后,曹魏内部先生政权动荡,东吴内部的斗争也愈激烈,蜀汉趁机北伐,却又被两边当做众矢之的同时围剿败退。
暂时平静下来的三国又乱了起来,除了季汉内部最稳,其他都是内外都乱,但在反对季汉上,魏吴又都能达成统一。
混乱的日子里来了不少少数民族,虽然都被打回去了,但是距离最近的曹魏先生变化。
曹家的孩子皇帝这次遇上的不是司马家,而是好几家共同上位,直接一步到位进入门阀政治时代,开始吞并季汉和东吴。
终究还是北方各方面经济资源都更强一筹,还有丝路获得的耐旱耐寒作物撑着,消耗的起。
但东吴和季汉原本的地方势力也没有变化,只不过作为地方门阀,代表地方进入了魏朝廷体系而已。
后面的混乱百年时光,就是松散的地方门阀各自为政的攻伐,魏又分裂成不同小国家,一直到隋唐,历史又变成了熟悉的样子。
小白看完怅然若失。
季汉与东吴先天的实力上就比不过曹魏,展的时间也还是太短了,资源无法和北方抗衡,最重要的粮食问题也是北边先突破掉了,被统一是必然的。
不过这三个国家人口有限,资源有限,分开各自展虽然也都小有成果,却难以有大的跨越。
等到统一了,也只是名义上的统一而已,进入了门阀政治时代,地方势力强势,更是没有办法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门阀们各自手里都掌握着一部分重要技术,拒绝分享。
值得庆幸的,就是没有五胡乱华的黑色历史,曹魏时候就花了大力气把北边游牧民族统统收拾了一顿,收拾完还抢了生产资料牛羊马,让他们一步赤贫,没个百来年缓不过来的那种。
为了活下去,胡人就开始南下试着给汉人打工,不会种地就做雇佣兵或者做别的行业混口饭吃,慢慢的融入进中原。
乐不思蜀的成语没有了,刘禅成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平常君主,诸葛亮的抓紧时机的几次北伐也都失败了,但他的人格魅力依旧跨越时空为人所称赞。
不只是对理想坚持,对君王的忠诚,还有他对蜀中,对西南人民的贡献,比原来历史上的还要多得多,一直到今天都被长情的蜀人和少数民族们所铭记。
只是一看他的文学名篇,除了《出师表》,忽然还多了好多不认识的的文章,头衔更是三国时期着名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明家、科学家、文学家。
季汉靠诸葛亮撑起了文学一片天,建安文学更是蓬勃展。
那些好多没听过的关于曹操的诗也就算了,还有什么《棉籽赋》《献黄道婆文》、《咏吴娘》《明珠赋》……
零零总总,加起来都能出一本书,曹丕、曹植、曹叡你们这三个,真是魏国内部的事情都不够忙活的吗?
干的漂亮!
不是这个世界的学生的小白无所畏惧,给课本加量什么的,加就加吧,跟他可没关系。
但是这些诗赋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他怎么都感觉不对劲啊,光是写黄道婆,就曹叡两诗,曹植一篇赋一诗,曹丕一篇文章,连你们都知道黄道婆了是吗?
就说怎么曹魏还突然有了棉花种植园,都是抓胡人来种棉花,感情你们也想试着一步到位搞工业革命啊!
还有《咏吴娘》《明珠赋》《月亮姑娘》《菌草林郎》,你们曹魏就算通了丝路,也就吃吃葡萄,有个嘚的西瓜,哪里来的菌草概念。
更别说几十斤重的皮薄红壤的大西瓜了,还什么无籽瓜,你们吃过吗就瞎写,这不都是吴明珠院士的研究成果吗,别随便写误导后人啊!
看麻了的小白去搜西瓜奶奶,现西瓜奶奶还是那个她,目标依旧是那么明确,只不过是理由不太一样了。
“我小时候就看书,看到三曹的文章,就觉得他们写的真美,尤其是曹植,写的我就想,怎么会有那么神奇的瓜。
长大了现这样的瓜有,但是很少,很珍贵,都没有他们诗文里写的好。
我当时就觉得不行,为什么古代都能培育出那样瓜,供给皇帝贵族吃,我们现代反而瓜果退化了。
于是我就下了决心,我一定要让我们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都能吃上古代皇帝才能吃到的甜西瓜。”
这个世界的西瓜奶奶采访,弹幕和评论里都是一群感谢和大哭的网友,以及感慨历史的神奇。
千百年前,有个叫吴明珠的月亮姑娘种出了甜甜的西瓜,被三曹记录流传千古,千百年后,我们又有了一位月亮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