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里皇帝和严世蕃都不信任他了。
]
李世民看的点头:“开会当天徐、高、张御前什么都没说,去了裕王府定下谭纶来浙江,就是让他来搅局的。
这点上看,胡宗宪并没有说错,他是在浙江做实事,清流却是高谈阔论的书生。”
唐朝,杜如晦看了眼房玄龄,叹道:“严党以为胡宗宪想转投下人储君,清流也以为胡宗宪是想找个退路,他们眼里,人就必须是为自己考虑,不可能是真的为了天下,为了百姓。”
房玄龄也道:“谭纶不懂他的朋友。
他以为胡宗宪是奏折被退了怕了想后退,觉得自己可以替胡宗宪挡罪,这如何能称得上友人。”
长孙无忌也感慨道:“这剧里的官场,人人都想着三思,只有这位胡大人,想的是上不误国,下不误民。”
两边都想的是他要保全自己,就他自己想的是浙江百姓和大明江山。
李纲也觉得谭纶实在幼稚,但重点不是这个,“这党争严重起来,对国家的损害也实在恐怖。”
清流和严党,看下来两边就没有什么蠢人,这么些聪明人都把力气用在捞钱和打击异己上了,危害可比一群庸官严重多了。
大家深以为然,确定这也是娱乐时间结束后要开会讨论的重点。
[浙江富沈一石的客厅里,郑、何二人与杨金水在喝茶,等马宁远来了,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过了胡宗宪让马宁远去毁堤淹田。
端午汛如期而至,三天暴雨过后,浙江九个县的堤口尽数溃败。
]
深吸一口气,海瑞手握着拳,咬牙道:“他可真是个好下官!”
他看的明白,从马宁远进来和几个大官说话,到后面去执行任务,他第一想的都不是自己,也不是皇帝、严党、百姓,而是胡宗宪。
提起这个,他先问的都是胡宗宪知不知道,做这个丧尽天良的事情都还觉得自己在帮胡宗宪。
哈,他多伟大,多忠勇,多舍己为人啊。
在还没中举的海瑞眼里,马宁远不止愚蠢至极,更是恶毒至极。
浙江这时候可是他们大明最富庶的地方,淹了浙江九个县的田,往最少了说也坏了了大明一百多万人的生计。
郑泌昌说他是第一功臣,请他上座吃酒,他自己也会说一句“第一罪臣罢了”
,可见他很清楚自己都做了何等造孽的事。
但他不在乎。
郑、何二人为代表的浙江官员,沈一石为代表的浙江大户、富商,杨金水为代表的宫里,都不在乎。
轻易被人哄骗,弄不清楚效忠之人的真实意图也就罢了,能轻易为了他人就置浙江百万百姓于不顾,这种人真是死不足惜!
而更让他痛心的是,这部虚假的影视作品很受主播父亲在内的大部分观众喜欢,说明在他们心中,大明的皇帝,大明的官员,都是这样的形象。
可他们大明的官员,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计划就是科考以后步入官场,实现理想的海瑞,给自己的理想又添上了一个:扭转自己时空未来子孙对大明官员的印象。
夜里的胡宗宪穿着盔甲,望着流水湍急的新安江叹了一句“天地不仁”
,大秦道家人表示他们有话要说。
“天与地没有什么你们儒家的仁与不仁,只有人有。”
被道家弟子斜眼看的儒家弟子不说话了,他们拒绝承认这上面舍百万民众于不顾的官员都是学他们儒家的。
就算他们儒家是有阶级的爱,但那也是有爱,眼睛还是能看得到人的,做不到这么丧心病狂。
看着电视里的滂沱大雨,大秦的众人内心十分沉重。
他们的时代,人口并没多少,一个大秦人口加起来也没三千万人。
而浙江的水一淹,就是百万人没了家,没了生计。
人为制造的惨案实在让人痛心。
[水越大了起来,胡宗宪在堤上带着士兵扔沙袋也堵不住水流。
谭纶提出一个分洪的主意,淹九个县不如淹一两个县,虽然那两个县灾情会更严重,但后面筹备救灾粮食也能更方便些。
现在胡宗宪需要做两个决定,一是要不要分洪,二是要不要让戚继光的士兵跳下水去堵住缺口。
最后他的决定是分洪,也让将士们跳下去用身体堵住洪水,给百姓一个交代。
]
带兵的将军看不得这个,蒙恬现在就很想冲进去把里面的官挨个抽上一遍。
因为他们的私欲,百姓受到了这样的灾难,身为重要军事力量的士兵,也因为他们的愿望一个个跳下水葬送性命。
已经到边境防着匈奴的蒙恬冷笑:“这种君王和大臣,难怪是主播都评价最后烂到家的朝代。”
大秦的经济形态和后世差别很大,拥有田地的小农不多,也没那么大贸易需求,嬴政实在不能懂电视里面人毁堤淹田的想法。
淹了田,还得花钱赈灾,就是丝绸能挣到不少银子,那银子到底能不能保证最后买到粮食,你真能弄到粮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