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 第74章 杂交玉米之父 下

第74章 杂交玉米之父 下(2 / 3)

玉米地里,给大家介绍他的紧凑型玉米优势。

平展型玉米叶片展开,不少叶片都会相互交叠,而紧凑型玉米株型和叶片都是上冲的,穗下叶片稍微平展,阳光更好照射,通风和透光更好。

]

会念书也也擅长农事的一些人不停做着笔记。

虽然他们没有玉米,但是很多东西是共同的,比如作物生长就是需要阳光。

虽然乍一听不是很明白气温高低、叶片气孔闭合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但是记下来以后再看,就能明白是因为太热了,叶子没法透气,也没有力气去晒太阳,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让叶片不能相互盖住彼此,保持通风,降温,让它更好的利用阳光。

康熙年间,已经小部分种着玉米的莱州人听着他们未来后人的家乡口音,又骄傲又心疼,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在心头荡开。

[镜头切换到另一片满是叶片朝上的紧凑型玉米地,一个穿着红衣服的老农在里面穿梭,看着玉米叶子的眼神十分专注。

“在德州市平原县宋口村,74岁的宋庆奎同样和玉米打了一辈子交道,几十年的种植经验,让他和千千万的农民一样,在良种的选择上小心谨慎。

因为自己的地块毗邻登海种业的试验田,看到旁边的试验地年年高产,2o15年,老宋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更换种植新品种登海618。

那一年,他的亩产达到了17oo斤。”

]

不要说老宋想都不敢想,就算是知道那边美国已经亩产24oo斤了的古人们,也还是忍不住心情的激动。

有小童不解:“阿爷,他为什么早点不种呢,早点种,不就可以早点多收了吗?”

同样也有很多其他人不解,为什么这位李先生已经都做了这么高的产量,后世朝廷却不给往下面推广呢,还是老农自己主动换的种子。

小童的爷爷很能理解:“不是人家说好,我们就一定要相信的。

有个什么万一,一年的忙活都白费了不说,最怕的是颗粒无收饿肚子啊……”

总有人觉得他们农人什么都不知道,天生泥腿子短视,却不曾想过为什么他们如此短视。

贪婪的地主、言而无信的朝廷,腐败的地方衙门,一点抗风险能力都没有的他们,如果不短视好好关注现在,早就连现在的一点东西也什么都没有了。

老人家看着天上的老宋,自己比他还年轻个十多岁,却比他老得多,精神头更是完全不能相比。

老宋在自家绿油油的玉米地里笑的开心,诉说着自己种田和种玉米的心得。

他满脸皱纹,花白的头也没有多少,讲话也是地方乡音,但就是能自信地说出这些。

都是农人,他们每日辛苦劳作,运气好点风平浪静,无灾无害,到手都没有多少的粮食还得给上面交不少。

而后世的农人种稻子、种玉米都有专人研究高产良种,也不逼着人种,愿意了就能自己换种子……

[红色的机器出轰隆隆的声音,它慢慢走过田地,斗里的玉米种子慢慢播撒在田地上,而老宋还是习惯性地跟在播种机后面,检查每一粒种子是否都埋在了土里。

]

“这是什么,这东西在田里动!”

“播种机!

他们怎么这么耕田!”

听完旁白的解释,没人会觉得老宋的谨慎是不知道享福,他们都能理解老宋对播种的谨慎,但更惊奇这个播种机是怎么做到的。

人耕田需要先犁地,把土地犁松软了播种,最后把土盖上,后面还要定期浇水、除草、施肥。

但是这个播种机上就坐着一个人,很快的,就把至少需要干一个下午的地全部翻好。

“他们种地真的不用人了……”

喃喃着,大家想起了之前那位李登海邻居说都是人力干活的苦。

“没有机械化……这就是机械化吗……”

这一台播种机,种地的效率和功能已经足够让大家看的目眩神迷。

它是和蒸汽机一样让他们觉得神奇,却又更让他们渴望的机器。

是比电灯、电脑、破壁机这些,都要让大家痴迷的大家伙。

嬴政:现在他也开始很希望主播能卖东西了。

别说什么她一个念书的小女孩在呢么弄,都能给他们不同时空的人开直播了,买个东西而已,她肯定是有办法的!

咸阳的墨家子弟们快摹下了播种机的样子,不停讨论。

“师兄,这后面的四个轮子又能走,又能翻开地,种子都是洒在翻好的地里。”

“这里还有成排的铁片呢,应该是用来翻地的。”

“先翻一遍地再播种,这个铁片如果坏了总是要换的,他们怎么拆?”

“斗里装着种子,但是怎么能保证种子就能每粒均匀地洒在土里呢?”

墨家弟子都是下过田的,还时常会自帮助田间的农人一起耕种,来完成他们兼爱的理想。

看着这个播种机,他们醍醐灌顶,现这钻研科学一道,也是能达到兼爱的目标的。

最新小说: 一人:龙虎山三巨头,吓蒙无根生 顶级尤物:京圈大佬齐聚修罗场 谁说没灵根就不能修炼的 人在型月,妹妹是伊莉雅 摊牌了,绯闻男友其实是世界冠军 精灵入侵,我直播旅行振兴道馆 神级破案群 四合院:谁说我要绝后? 我活到了诸天尽头 美漫从忽悠钢铁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