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迭戈说的“劳务输出”
其实并没有实行的基础。
因为开拓团一直处于劳动力短缺状态。
即使有,也很快被土地和“矿坑”
消化掉了。
不过,全世界人口虽然才20亿不到,人多地少的地区虽然不多。
但总是有的,比如中国和日本。
从亚洲移民的一整套流程,汤姆的体系里已经相当成熟了。
如果放在以前,汤姆绝对不会考虑把中国人送去南方棉花田。
不过,迭戈有一个说法很对,那就是开拓团已经有足够的威慑力,进而保证华工能获得足够的待遇。
但是,时机不对。
最多几年功夫,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经济应该就会被南北战争彻底粉碎。
而且,问题也很多。
奴隶主们和“劳务工”
们会欣然接受这种“劳务派遣”
么?如果只有棉花收获时的短期工作,那些“劳务工”
的生计将是难以维持的。
除非能开张吃一年。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必须是常年在棉花田里劳动才有可能,成为雇农这种。
然而奴隶主们,已经习惯奴隶这种事物。
显然,这将会有数不清的劳资问题的发生。
即使是现在,看上去人人都有政府罩着,依旧有劳资纠纷夺人性命等恶性事件。
现代维权都这么困难,更何况19世纪?
最后,一旦开打,华工们会不会被逼迫着送上战场?如果最后是这样,我岂不是就成了罪人了?
在摇晃了半天摇椅后,汤姆不得不承认,好像还是打劫最靠谱。
汤姆主攻的是重工业,玩的是军火和机械。
这并不代表开拓团轻工业就不行。
事实上,占据议会一半席位的老板们,几乎都是搞轻工业加工业的。
剩下的一半,大部分都是政府官员。
政府官员只想着大家都有活干,安居乐业。
大小老板们想的,就是东西生产出来有人买,好让他发财。
不少人的商品,都得仰仗着汤姆的贸易通道才能销售一空。
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是在美国国内消化的。
谁会把菜刀铁钉板凳之类拖到欧洲卖?这不有病么?
汤姆忽然很好奇,开拓团的产品,在美国本土的销售究竟是怎样的情况?这个方面他已经已经很久没关注了。
大小老板们对自己的产品去向肯定是知道的。
那些商队首领肯定也知道。
分布各地货场的负责人肯定也知道。
所以,萨莉肯定也知道。
不过,任谁都没办法一口回答这种问题。
一百多万人的开拓团,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多如牛毛。
别忘了,开拓团只有一半人口是农夫。
剩下的基本都是工人。
萨莉表示,她会让大家把信息汇总后再呈上。
实际上,开拓团轻工业种类非常丰富。
已经超出汤姆的想象。
一,造纸业开拓团的纸币用纸,是开拓团自己生产的。
全部的政府办公纸张都是采购自家的。
几乎所有的需要纸张的场合,都是选用开拓团的。
质量不错,价格因为没有运输成本,反而便宜些。
就算有富余的产能,也被周边各州消化了。
没有出口。
二、日用机械。
比如自行车、缝制机、钟表。
前两个全都是暴利。
有少部分出口到世界各地。
其中缝纫机是以迭戈为代表的成衣业的唯一选择。
因为汤姆变态的要求,皮实耐用效率高。
虽然贵,但物有所值。
在有些富裕家庭,缝纫机已经成了必备品。
市场前景广阔。
产品供不应求。
甚至出现了倒卖现象,即在开拓团以市价购买,拖到东部依旧能赚钱。
在南方,自行车缝纫机是奴隶主家里的时髦玩意。
在北方,也是有钱阶层必备。
在城市里,自行车怎么看都比马车来的更方便更省钱。
钟表的表现就一般了,只在开拓团地区销量尚可,产量也不高。
还没有走出去。
与流行的怀表不同,手表才是主打。
不过是皮革表带。
三、日用陶瓷器、玻璃制品
这个以陈胖子的大缸和瓷器为代表。
中国人来了后,又冒出好几家。
大缸这玩意出乎预料的好卖。
没办法,这个时代靠谱的大型液体容器其实非常少。
甚至成了很多工厂的必备品。
至于玻璃制品,目前就一个酒瓶,还不值一提。
四、洗涤用品、油墨、蜡制品、火柴。
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