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六十章 蓬勃发展 第三更求月票求全订

第六十章 蓬勃发展 第三更求月票求全订(2 / 3)

而现在蜂窝煤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效用也被人称赞,那么边疆的冬天也就不那么难过了。

相信要不了年,人口起码还能再增加两三成。

一方面能增加边关的掌控力度和实力。

另一方面,还能减轻内地土地兼并的压力。

简直是两全其美。

作为非常重要过冬战略物资的蜂窝煤,自然就显得压力大。

除去这些地方,还要从陆路直接运送给山东、江苏和浙江。

这些都是在大运河和黄河丰水期的时候,就得提前运送过去,不然到了枯水期,用陆路来运输的话,成本至少要加两三倍。

所以你看,京畿地区的这么每天八千万个蜂窝煤,这样七七八八的一分,还剩下多少?

连帝京府都只能是勉强保证用量而已。

幸好柳铭淇在今年的六月,便已经和新野县令司马北谈好了兴建另一个蜂窝煤工坊的事儿。

司马北不愧是出身于法家的人,他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已经组织好了从山西而来的煤炭,然后搭建起了棚子,在裕王府的工匠们的执导下,开始了紧张的试生产。

实际上做蜂窝煤并没有什么难处,工序也不复杂,所以寻常人学习半个月,便完全可以上手。

麻烦一点的就是三种原料的配比而已,这一点目前还是裕王府的工匠们掌控,但事实上秘方不知道怎么的,已经泄露出去了。

可别人试着生产一看,除非他们做到每天出产两千万个蜂窝煤的规模以上,不然成本根本压缩不到两文钱。

这还仅仅是成本,利润什么都还没有算!

毕竟他们购买的煤炭没有裕王府便宜——皇帝特意命令内务府几乎是送给了裕王府煤炭,仅仅需要承担的是运输成本而已。

成本上有优势不说,关键还在于怎么售卖。

你要是几千个几万个,那么随随便便周围十里八乡的人就能给你消化了。

每天出产两三千万个,你怎么卖?

大张旗鼓的卖?

朝廷上下已经有了公论的,蜂窝煤是裕王世子,哦,德王爷发明的,那么这属于人家的独家秘方。

倘若是别人自家做,自己用,那么朝廷不会管。

可你这么每天几千万的去制造,然后拿去卖,和裕王府抢生意,你这不是打朝廷诸公和皇帝的脸吗?

规模小了不挣钱,规模大了还得被罚款。

你说让那些商人怎么做?

干脆就不做了!

反正两文钱一个的蜂窝煤,随便买来用好了,这个生意不做又不会死。

……

司马北的新野蜂窝煤工坊,如今已经招揽了整整两万人。

他们的生产量是每天六千万个蜂窝煤,毕竟这里的工人都是青壮劳动力,不是灾民区那些老弱病残,不是京城里那些懒散的工人,工作效率自然就高。

新野蜂窝煤工坊最优先供应的便是京畿地区的六百多万人,然后便是就近的两湖、安徽、江西等地。

这些地方是帝国的中部,特别是两湖地区前几年又连续遭遇了重大的灾害,所以对蜂窝煤这种便宜的燃料需求很大。

毕竟上百万的老百姓们只能居住在搭建的帐篷区域之中,要是每一个都烧柴,不知道多少山头会被他们给挖空。

而且还有巨大的火灾隐患。

蜂窝煤不一样,简单方便,而且炭渣都能继续燃烧,掏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已经不会再有快速引燃的风险了。

嗯,不单单是最近的洪灾,从春节期间的大雪灾时,用雪橇车开始送蜂窝煤的时候开始,蜂窝煤便已经在两湖的民众之中已经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宝贝。

至于旁边的安徽和江西两地,他们冬天里用得同样很多,可夏天的时候,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用蜂窝煤,而且因为不用取暖,用量更会减少一些。

比新野蜂窝煤工坊还提前一步建立起来的威远蜂窝煤工坊,则是三大工坊之中最出色的一个。

柳铭淇是先到新野和司马北商量了蜂窝煤工坊,然后到了一路成都,又和葛松道谈起了在四川的蜂窝煤工坊。

按理说应该是新野的先开动。

但新野是属于京畿地区的,需要层层上报。

葛松道自己就是西南总督,他想要开一个蜂窝煤工坊,今天想了明天拿到技术就能做。

所以威远的蜂窝煤工坊开工得比新野的还要快。

两个地方同样是两万人的规模,不过四川这边的工人们,每天却能生产出六千五百万个蜂窝煤,比新野足足多了五百万个。

这也是为什么历来四川出去打工的工人,都非常受欢迎的原因。

相比起新野,威远蜂窝煤工坊的负担更大。

西康靠近吐蕃的一圈防线周边,一年起码有四个月是冰封的,加上雪化道路泥泞,起码有六个月的时间。

再加上到处是山、河、峡谷,交通非常不便利,所以那边的物资是极其缺乏的。

每年四川这个天府之国的产出,最多的一部

最新小说: 超神学院:元素之主 豪门大小姐她一心只想修仙 关于我无意间把妹妹养成废人这事 渣男重生换我亲,我嫁你哥哭什么 玄幻三国:西凉铁骑雄天下 最长一梦 我,杂役弟子,剑道无敌秦初二胖 娇娇嫡女一回京,全府气吐三升血 绝世神医闯花都 狼人杀:我天秀,你们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