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也就导致了这些依托互联网生存的企业拿不出做大片的底蕴,最后只能停留在投资层面。
也是,互联网企业也只能在自身圈好的地里疯狂薅羊毛,吃流量这口蛋糕。
国产电影,靠的还是老牌影视公司。
不过在老牌影视公司中,有能力单独挑起像《长城》这种项目的公司却不多。
以前的华艺算一个,但现在华艺根本拿不出这样的魄力来。
而像中影和上影这些国资企业,却不会轻易有这么大的动作。
抛开这些,能和思湘文化合作的,现目前也就有光线、博纳和背靠万答地产的万答影业了。
万答成立的时间跟思湘文化差不多,虽然这两年才开始崭露头角,但有着万答地产支撑的万答影业,算是思湘文化可合作方中最有钱的一个。
以《长城》眼下在国际市场取得的成绩,徐声不相信光线博纳还能坐得住。
有这三方的支持,接来下的《三体》《鬼吹灯》和《玻璃先生》三个项目,思湘文化也能够轻松一些。
不过想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仅凭这三个项目和现目前思湘文化手里的《长城》和《山海经》,还是差了点意思。
国际市场也不是只欢迎大片的,比如一些迎合地域文化的作品,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就很受欢迎,就比如《看不见的客人》这类烧脑的悬疑片。
欧美市场对悬疑类的欢迎程度,远远要高于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能大卖的悬疑片,其实都偏离了悬疑的本质。
就拿《唐人街探案》系列来说,第一部还有些悬疑的影子,到了后面两部完全就成了喜剧。
国内其实不缺悬疑题材的作品,就拿前两年刚冒头的紫金程来说,他手上的悬疑三部曲其实就很适合去闯一闯国际市场。
流量时代开启之后,互联网平台成了国内的法外之地,使得这些作品成了资本赚取流量的利器,这对国产电影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要征战国际市场,光靠大片是不够的。
徐声必须要在思湘文化彻底迈出这一步的时候,做好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