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
周瑜叹气,鲁肃不明所以。
“去了洛阳,江东再也不归孙氏。”
周瑜对鲁肃说:“我等从今往后,也将听从朝廷号令。”
“大汉只有一个朝廷。”
鲁肃问他:“莫非公瑾对朝廷并无忠诚?”
“并非没有忠诚,只是与伯符之间的情义牵绊,让我放不开!”
周瑜回了一句,闭起眼睛。
一路颠簸,十多天,队伍才到洛阳。
与鲁肃上回来到洛阳不同,这次迎接他们的,是司徒荀彧!
见到周瑜,荀彧领着一众官员迎上前去。
“周都督!”
荀彧笑着拱手:“远道而来,辛苦了!”
“路途颠簸,确实不太好受。”
周瑜说道:“好在顺利到了洛阳!”
“朝廷治下,各地太平的很。”
鲁肃对他说:“都督沿途应该不至于遇见什么麻烦!”
“沿途风光,确实不错!”
周瑜说道:“沃野千里,农夫躬耕。
大汉朝廷能有今日,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都是陛下有手段。”
荀彧说道:“陛下颁布多道诏令,鼓励农耕,促进生养。
如今朝廷治下人口,比前些年多了两三倍有余。”
“都是孩童吧?”
周瑜问:”
孩子再多,能有什么用?“
“孩童确实很多。”
荀彧笑着说:“终究会成人。
等到孩子成年,不又多了好些农夫工匠?”
“还有军中将士。”
周瑜点头。
他问荀彧:“如今朝廷有多少兵马?”
“甲士百万。”
荀彧告诉他:“无论哪里来的异族,朝廷都有万全的把握驱逐。”
“异族据说已被朝廷驱赶到北方。”
周瑜问:“他们还会再来?”
“大汉兴盛,他们当然不敢再来。”
荀彧对他说:“万一有一天,再像当年桓灵二帝时期,难保他们不会侵犯中原。
陛下最近,也在寻思,要不要给异族再划出一片区域,让他们到更远的地方。”
“他们若是不肯,岂不是又要开战?”
周瑜问道。
“那是当然。”
荀彧说道:“好比江东,孙伯符愿意归效,朝廷当然夹道欢迎。
他若不肯,只能大军杀去,不留一点余地。”
“有件事情我不是太明白。”
周瑜问他:“朝廷一直说要取回江东,为何迟迟不肯用兵?”
“但凡用兵,必将生灵涂炭。”
荀彧说道:“大汉历经多少苦难,才有了今日安稳?江东虽在孙伯符手中,子民却是朝廷的子民。
大军杀到,玉石俱焚,陛下怎会忍心?”
“陛下既然不忍,孙伯符即便不肯归效,想来也没什么问题。”
周瑜笑了。
“公瑾想多了!”
荀彧笑着说:“孙伯符不肯归效,为了天下一统,朝廷绝对会出兵江东!”
他对周瑜说:“此处不是说话的所在,先入城内,我二人边走边说!”
周瑜谢了一声,在荀彧等人的陪同下,走进洛阳城。
进入洛阳,他被街市上喧嚣的场面震撼了。
“洛阳城的布局,好像与别处不太一样。”
周瑜说道:“别处市井,很少掺杂到一处。
而洛阳,百姓居住的地方,竟也有商贩、店铺!”
“都是陛下的主意。”
荀彧给他解释:“陛下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营生。
与其坊市分离,还不如揉和在一起。
百姓出门,不用走多远,就能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岂不是更加方便!”
“那倒是!
“周瑜点头:”
江东以后也可学学这种布局。”
“公瑾没有去过朝廷治下各城?”
荀彧问他。
“确实没有。”
周瑜说道:“离开江东,只去过徐州,还是在那里与朝廷交战。”
“那一战,打的如何?”
荀彧笑着问。
周瑜回头看了一眼跟在队伍里的司马懿:“司马侍郎才智过人,我不是他的对手。”
荀彧哈哈一笑:“司马侍郎才智确实过人,不过公瑾也太谦逊。
当初徐州一战,最要紧的并非朝廷太强。”
“那是什么?”
周瑜问他。
“人心向背。”
荀彧说道:“天下乱了这么久,谁还愿意厮杀下去?朝廷已然强盛,可保天下太平,为何还要追随豪雄,割据一方与大汉为敌?”
他说的这些,让周瑜脸上很不好看。
并没有反驳荀彧,周瑜问:“司徒打算何时领我觐见陛下?”
“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