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香江半岛酒店,会议室。
下午两点,杨鸣和赵华玲提前十分钟到了。
跟着他们的还有两个律师,都是柴峰请来的专业团队。
会议桌是长方形的,一侧已经坐了几个人。
王储那边来了三个,领头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东人,自我介绍说是王储的私人秘书,叫哈桑。
另外两个是财务顾问,西装笔挺,戴着金丝眼镜。
刘特作的人只有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说话带着英国口音。
他递过名片,上面写着“环球信托管理公司首席顾问”。
杨鸣接过名片,点了点头。
刘特作本人没来。
这不意外。
他现在是通缉犯,能不露面就不露面。
“杨总,久仰。”哈桑站起来,伸出手,说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杨鸣和他握手。
对方的手掌很干燥,力道适中。
“哈桑先生。”
双方落座后,哈桑的助理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文件,放在会议桌中央。
“这是我们准备好的协议。”哈桑说,“一共三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杨鸣示意他继续。
哈桑翻开第一份文件:“第一份是授权书。王储殿下授权阿布扎比皇家投资基金对香江进行综合投资,涵盖地产、金融、娱乐等领域。这份文件确认了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他顿了顿,看向杨鸣:“这份文件不需要杨总签字,只是作为背景说明。”
杨鸣点头。
哈桑翻开第二份:“第二份是投资协议。环球信托管理公司代表阿布扎比皇家投资基金,向众兴集团香江分公司投资。协议里规定了股份比例、投票权、以及一些必要的控制条款。”
“投资金额是多少?”赵华玲问。
“首期五千万美金。”哈桑说,“后续根据项目进展追加。”
赵华玲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数字。
“股份比例呢?”杨鸣问。
“百分之二十。”哈桑说,“但没有实际投票权,只享有分红权。”
杨鸣看了赵华玲一眼。
“第三份是资金用途备忘录。”哈桑翻开最后一份文件,“这份文件详细列明了资金的具体用途,包括项目名称、预算分配、时间表等。这是为了向王储殿下的家族办公室提供说明。”
他把三份文件推到杨鸣面前:“杨总可以先看一下。”
杨鸣拿起第二份投资协议,翻了几页。
文件很厚,至少有四五十页。
前面是正文,后面是附录。
附录里全是法律条款、风险声明、管辖权约定等内容。
他看了几页,把文件递给身边的律师。
两个律师接过去,开始仔细阅读。
会议室安静下来。
只有翻文件的声音。
杨鸣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对面几个人。
哈桑坐得很直,表情沉稳。
他的两个助理在低头看手机。
刘特作的顾问在喝咖啡,神情放松。
这些人看起来都很专业。
但杨鸣知道,越是专业的人,越会骗人。
大约二十分钟后,律师抬起头。
“杨总,条款基本没问题。”律师压低声音说,“股份比例、分红机制、退出条款都写得很清楚。只是……”
“只是什么?”
“附录部分内容很多。”律师说,“涉及离岸公司架构、信托安排、税务筹划等。这些我们需要更多时间研究。”
杨鸣看了看手表。
“需要多久?”
“至少两天。”
哈桑在对面开口:“杨总,如果需要时间,我们可以改天再签。”
杨鸣沉默了几秒。
他知道,律师说得对。
这种协议应该仔细看。
但他也知道,拖得越久,变数越多。
“不用。”杨鸣说,“今天签。”
律师愣了一下,点头:“好的。”
赵华玲看了杨鸣一眼,没说话。
她明白他的意思。
这件事已经决定做了,多看两天也不会改变什么。
“那我们开始吧。”哈桑说。
他的助理把三份文件分别摊开,每份文件的最后一页都有签字栏。
“第一份授权书,只需要我们这边签。”哈桑拿起笔,在文件上签了字,然后把文件递给身边的两个助理。
两个助理也签了。
然后,哈桑把文件递给刘特作的顾问。
顾问看了一眼,也签了字。
杨鸣注意到,顾问签的是英文名。
字母连笔,很流畅。
“第二份投资协议,需要双方签字。”哈桑说。
他先签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把文件推给杨鸣。
杨鸣拿起笔。
文件最后一页,有两个签字栏。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