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药厂门口。
许多研究员已经等待门口,不少家属院的大娘大婶踮着脚尖看专家。
时樱走过去时,专家刚从车上下来。
孙亚男眼疾手快的把她推到最前面,结果,车上下来的两个专家环视一圈,直奔贺江流而去。
“同志,你就是这次项目组的组长吧。”
付院士提前调查过时樱,知道他的长相样貌。
刚从车里出来,就看见两个老友认错了人,连忙阻止:
“不是,你们认错人了,是这位女同志。”
他这么一出声,两个老友齐齐望向他,那表情是“你怎么知道”?
再转头一看时樱,整个人都呆住了。
研究员这么年轻?
这是个女同志?
两位院士压下心头的震惊,他们有点不信。
这么年轻的女同志,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带队搞出青霉素的新工艺,真不太现实。
时樱主动伸出手:“我姓时。”
和几位院士专家分别握手,崔院士忍不住问:“时同志,在这个项目中,你主要负责哪个方面?”
他问这些,也不是对时樱有意见,就怕她是捧出来的名义上的组长,本身没有参与多少,反而埋没了那些真正奋斗付出的研究员。
他一说这个,杨厂长就护上犊子了。
“时副厂长是这次项目的组长,是她交上去的思路报告书,项目才会立项。”
“这次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她把控,可以说实验室的灯开到几点,她就开到几点。”
崔院士被噎住了,转而问:“那培养基……”
这下不用杨厂长护短,时樱手底下的研究员都不干了。
“培养基是我们时组长调试了三百多次,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时组长每天都走的比我们晚,关灯的永远是她。”
“副厂长的脸上一点肉都没有,我们看了都心疼……”
“……”
七嘴八舌中,崔院士放软了语气:“我不是怀疑她,我是没想过有这么优秀的女同志。”
时樱本来就占了空间的便宜,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技术,而眼前的几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院士,她打心底是敬佩的:
“研究员拿数据说话,我们一起去看看项目成果吧。”
这话一出,崔院士对她的好感拔高了几分。
来到实验室,时樱径直走向操作台:“我们提取的菌株,我们给它命名……”
“等等!”
崔院士打断她:“你应该先介绍培养基,让我们从头开始了解。”
时樱顿了顿:“是我的疏忽。”
紧接着,先向他们展示培养基配方:“这是我们新研发的配方,距离国际上提供的玉米浆还是有一些差距,它只能算半成品。”
“不过,这个差距很快会被我们团队抹平。”
旁边的几人却被噎得不轻,半成品?
和国际上有差距,这个差距指的是和那些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不是平均水平。
这要是半成品,她还有什么不满足?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