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听后,沉思片刻,才道:“这匾额和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可贵妃若不亲眼瞧过那景色,大约也是很难拟题的。
但若等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众清客在旁听他如此,便笑着提议道:“老爷所的的确很对,这确实需要好好考虑一番。
我们这里倒是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和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先拟了出来,暂且做灯匾联悬挂其上,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
贾政听后,思索再三也觉有理,便道:“尔等所言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便是有不妥之处,再去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就是。”
众人听他要请贾雨村,不着痕迹的对视了眼,笑着道:“老爷乃娘娘亲父,喜好又岂会差了,今日一拟定佳,哪用再去请雨村。”
贾政听了,却笑着摇了摇头,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是生疏了,便是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如不妥协,反没意思。”
众清客听后,却齐齐笑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拟,各举其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
贾政闻言,觉得此法倒是不错,便笑道:“此言有理,我看今日气和暖,大家不妨一起去逛逛吧!”着便起身,引着众人往那大观园而去。
贾珍见此,便先去园中知会众人去了。
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新盖的园中来戏耍,此时也才进来。
贾珍进到园中见到他,一边往里走,一边笑他:“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
宝玉最是怕他老子,一听这话,忙带着奶娘和厮们,一溜烟的就往园子外跑,哪知刚转过弯,就见到贾政引着众客走来,躲之不及,只得一边站了。
贾政最近听闻塾掌称赞宝玉对对联不错,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
宝玉虽不知他这是何意,可也只能老实的跟在他身后,生怕再被训。
贾政刚至园门前,就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
贾政见此,便道:“你且先让人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
贾珍闻言,便命人将门都给关了。
贾政等人先看的是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
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
随命人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众清客见此,都道:“好山,好山!”
贾政却道:“若非有此一山,一进园中便将所有之景色悉入目中,又有何趣。”
众人闻言,连连点头称是:“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之人,焉想及此。”
罢,往前一望,见山石怪异突兀,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径。
贾政伸手指了指,道:“我们就从此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罢,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
贾政回头笑道:“诸位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
众人闻言,有该题“叠翠”二字,有该题“锦嶂”的,也有的“赛香炉”的,还有的“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
众客虽嘴上的热闹,可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便了些俗套的词来敷衍,以此来显宝玉的不俗。
宝玉虽读书不太行,可却有些机灵,见此哪还有不明白的。
果然,贾政听后,便回头对宝玉道:“你也拟一个来瞧瞧。”
宝玉想了想,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况且此处并非主山正景,本也没有非题的必要,不过是探景的一阶梯罢了。
不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也还大方气派。”
众人听后,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
贾政见他表现不错,这才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岁还,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着,便往那石洞里走去。
众人紧随其后,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接着往前走去,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梢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