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将错就错(1 / 2)

不过,既然马皇后认为方时想用墨家思想治国,方时决定再定个志向出来:

“正本清源还是可以做到的,有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就该革新;有些人跪下了,就该一辈子待在耻辱柱上。

微臣相信,就算孔子复生,也不会认这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后人。”

[革新?后人?]

马皇后瞬间想到了曲阜,脸上警告之意尽显:

“祸从口出!就算你能做到,也要放在心里,别到处瞎扯。”

“微臣相信皇后,所以才吐露些心声,别人微臣是一个字也不会透露。”

马皇后轻轻摇头:“也不知道你什么好,该你单纯还是你聪明?

本想着给你安排个文官家的女儿,现在看来是不行,你给我出了个难题。”

“随便就好,像微臣这种穷鬼,有妻子就算不错了。”

“噗呲!”

马皇后笑骂道:“胡!东宫司柬多少人上赶着呢!

我听太子了,你准备今呈上奏疏,细数处置那些官员的利弊。

现在也快下朝了,你先去东宫,太子怕都等不及了。”

“是!微臣告退。”

方时走后,马皇后重新捧起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这子年纪轻轻,心怎么就这么大?]

[重八想要清理胡惟庸都要一步一步来,你开口就是正本清源,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算了,好不容易出个人才,给标儿的那些臣子,老的老、死的死,这个还是要保住。]

想到这,马皇后放下书本,往御膳房走去,她得跟朱元璋好好商量商量。

随着胡惟庸的倒台,大量的工作压在朱元璋身上,为了及时处理政务,朱元璋不得不设立春夏秋冬四辅官。

这四辅官不仅仅辅佐朱元璋,更是东宫的太子宾客,位列公、侯、都督之次。

王本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朱标对其学识也是赞叹不已。

“太子殿下,既然陛下有意重开科举,虽未确定时间,却还是要提前准备,是否先发一些经典给北方士子?”

朱标点零头:“确实要提前准备,四书五经原本先开始印刷,至于注释孤再跟父皇商量下,到底是用朱文公的还是用康成先生的。”

听到这话,王本轻声劝道:“蒙元科举取士,以朱子集注为主,下士子大多推崇晦庵先生。”

朱标轻叹一声:“这也是父皇迟迟不开科举的原因,北方虽有江汉先生(赵复)传播理学,可毕竟不如南方,更遑论幽云十六州之地,如今还只是章句之学。

先不这个,陕西卫军屯田之事安排了怎么样?此事关乎明年北伐,不得不慎重。”

“已经抽调三分之二前去屯田,定不会耽误明年北伐之……”

话到这,一名内侍从门外进来,王本停下来静静等待着。

“太子殿下,方时方司柬求见。”

“方司柬来了,快请进来。”

完,朱标眉眼带笑:“王卿等会也看看,不定会有惊喜。”

王本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朝廷官员名字,并没有发现方时这个名字,不由得问了一句:

“方司柬是刚上任的吗?”

“嗯,他和王卿一样,都是朝廷遗落民间的大才。”

话音未落,方时已经走了进来,对了朱标行了一礼之后,就站在一旁等候。

看到方时一副毕恭毕敬,老态横秋的样子,朱标忍不住打趣:

“方司柬,你是十八不是八十,怎么还不如孤有活力。”

“礼不可废!”

朱标摆了摆手:“有这心就足够了,一些形式不必太在意,在孤这里放轻松点。”

话罢,朱标又指了指王本旁边的座位:

“你坐到春官王本旁边,孤想问问你的意见。”

“是!”

等方时坐下,朱标将科举一事,简短的了一遍。

“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去做?”

方时想了一会,才缓缓开口:

“南方富庶之地,士子本身就比北方多,加之晦庵先生传道之地一直在南方,若以四书章句为主,北方士子必定弱于南方。

微臣能想到的办法只有分榜取士,异地为官。

北方以康成先生为主、南方以晦庵先生为主,再以这些士子当官后的情况,来决定以后科举是沿袭蒙元旧制,还是重新创立。”

王本摇了摇头:“如此还是有了区别,双方治学不一,就容易造成治国理念不同,前宋党争之事,大多也是因此。”

方时看了眼王本,心中暗暗赞叹:

[不愧是四辅官,这见识我是拍马也赶不上。]

“王春官的是,方某有些想当然了。”

王本会

最新小说: 我一个刁民,怎么就当皇帝了 大奸臣当道 少年铁血战神 穿越三国之再续大汉三千年 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逍遥赘婿王爷 大明:开局弃婴,老朱让我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