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言终于离开了六塘。
愿意跟着一起迁徙的人,不算太多。
毕竟这不是现代,搬家什么的坐个高铁,火车,几个小时天南地北。
于古代,长距离迁徙那是会要人命的。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纵然济北府和平阳府中间只是差了个定州府,可也有好几百里的距离,一路上消耗的粮食,住宿,乃至于头疼脑热的生病,都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一个不慎便有可能死在路上。
李二麾下原本有兵马三万,愿意随着李二一起投奔宋言的,不过一万五。除此之外,还有数千户百姓,多是李家村人。毕竟当初造反是李二牵头,李二在时还好,一旦离开难保这边的官员不会秋后算账。
当然,一万五的士兵拖家带口之下,倒也是乌泱泱一大片的人。
于这些人眼中,有忐忑,不安,有兴奋,期待,没人知道自己的明天究竟会是怎样。当太阳到了头顶正上方,浩浩荡荡的人群,终于离开了六塘,前往更北的地方。
当这些人全部离开的时候,济北府的刺史,也总算是重重吐了口气,彻底放下了心中沉重的担子。
实际上,宋言进攻珉王义军,李二撺掇兵卒,家眷,以及县民跟着他一起前往平阳,这些事情济北刺史都是知道的。
在这个时代,一府之地人口多寡,绝对是政绩考核的一大标准,可济北刺史只是眼睁睁看着这么多百姓迁徙,完全没有阻拦的意思。这济北刺史虽然行军打仗不怎么样,但也绝对算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平叛。
只要能平息叛乱,其他一切都好说。
别说只是带走一些泥腿子,便是宋言讨要他的婆娘,他都会双手奉上。
人数太多,行程不可避免的慢了。
等到一行人到达平阳,已是三月下旬。
步雨作为信使,早就先一步去了平阳城。
定州平阳两府之地交界的地方,便有平阳府近百名官员在这里等着,多是平阳府下辖县城的县令,县丞。数千农户,连带着一万多兵卒的家眷,便被这十几个县分别安置。
至于房子和粮田,乃至于安置银和种粮,农具,平阳府这边也早有章程。不怕这些底层官吏贪赃枉法,锦衣卫和夜不收,就像是悬在所有官员头顶的一把剑。
这两个情报组织虽然成立的时间有限,于其他州府,皇城之中,难以搜集到重要的信息,但平阳这边却已经完全处于锦衣卫和夜不收的掌控之内。有官员,当天晚上收受商人贿赂,第二天便有府城官员登门拜访,收取银两几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那都是一清二楚。
宋言到底是没老朱那么残暴,贪墨银六十两就剥皮萱草……他这边仁慈了不少,平阳境内凡贪墨者,当场剥去官服,收走官印,并罚没十倍银钱,如若银钱不足,则抄家没收房产田产商铺;贪墨超过三百两投入地牢,判刑流放,造成严重后果的斩首,额外附加一条,凡贪墨者皆录入档案,子孙三代不得入仕为官。
再加上宋言给的俸禄也比较高,又有锦衣卫和夜不收盯着,在处理了几个贪官之后,贪墨之风便为之一空。
一万五的兵卒,则是被章寒接收。
章寒是个有才能的,比其父亲多了一些刚毅果断。
五千备倭兵,则是暂时交给了王朝和马汉。
至于李二,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宋言便发现李二的才能并不在领兵作战上,统筹后勤,严肃军纪,这才是李二最擅长的地方。宋言便很放心的将这一大堆麻烦事儿,全都交给李二来处理。当然,在真正接手这些军务之前,李二必须要和那些军头,乃至于所有的士兵,接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