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午后,阳光正好。
我和朋友李军约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
他最近总在抱怨工作忙、生活累,感觉自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却什么都没做好。
&0t;你看我,&0t;李军踢着脚下的小石子,一脸无奈,&0t;上周刚办了张健身卡,雄心勃勃想每天练一小时,结果呢?就去了两次,每次练完都累得像条狗,第二天上班都没精神。
&0t;
我笑了笑,指了指不远处正在蹒跚学步的小孩:&0t;你看那个宝宝,他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是不是也只敢迈一小步?要是你让他一下子跑起来,他肯定会摔倒,还会害怕。
&0t;
李军顺着我的手指看过去,那个穿着小熊连体衣的宝宝正扶着妈妈的手,小心翼翼地挪动着小短腿,每迈一步都摇摇晃晃,却引得周围的人阵阵欢笑。
&0t;这倒是,&0t;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0t;小孩子学东西都是慢慢来的,急不得。
可我都这么大了,总觉得&039;一点点&039;太慢了,没效果。
&0t;
&0t;这就是我们成年人的误区啊。
&0t;我放慢脚步,和他并肩走在树荫下,&0t;我们总想着&039;一口吃成个胖子&039;,把目标定得特别大,觉得只有这样才叫&039;努力&039;。
可你想想,你健身卡的例子不就是吗?每天一小时,听起来不多,但对于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你来说,强度太大了,身体和心理都受不了,自然就坚持不下去了。
&0t;
李军叹了口气:&0t;你说得对。
我还报了个线上英语班,每天要背50个单词,听半小时听力。
刚开始还能坚持,后来加班一多,回家就想睡觉,根本没精力学,现在都快放弃了。
&0t;
&0t;这就是典型的&039;贪多嚼不烂&039;。
&0t;我接过他的话头,&0t;你把&039;运动&039;和&039;学英语&039;都当成了&039;必须完成的任务&039;,而不是&039;可以享受的习惯&039;。
任务是有压力的,一旦完不成,就会有挫败感,时间长了自然就想放弃。
但如果我们把标准降低,从&039;一点点&039;开始呢?&0t;
&0t;一点点?&0t;李军皱了皱眉,&0t;比如呢?每天只跑10分钟?背10个单词?那也太少了吧,能有什么用?&0t;
&0t;你可别小看这&039;一点点&039;。
&0t;我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0t;我给你算笔账。
每天背10个单词,一年就是3650个,这已经是大学英语四级的词汇量了。
每天运动10分钟,坚持一年,你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都会比现在好很多,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不一样。
&0t;
我顿了顿,又说:&0t;而且,&039;一点点&039;的好处在于,它几乎没有门槛,你不会有&039;我做不到&039;的心理负担。
比如运动,你不用特意去健身房,早上起床后在客厅做几个俯卧撑、拉伸一下,或者晚上散步10分钟,都算&039;完成任务&039;。
学英语也是一样,不用非要背50个单词,每天记3-5个,或者看一段1分钟的英语短视频,理解意思就行。
&0t;
李军摸了摸下巴,好像有点心动:&0t;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道理。
可我总觉得,这么慢的度,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效果啊?我怕自己没耐心等。
&0t;
&0t;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对&039;效果&039;的定义了。
&0t;我指了指公园里的大树,&0t;你看那棵树,它不是一天长成的吧?它是每天吸收一点点阳光、一点点水分,慢慢扎根、慢慢长高的。
我们的成长也是一样,&039;效果&039;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0t;
我给他举了个自己的例子:&0t;我以前也不爱看书,总觉得没时间。
后来我就告诉自己,每天只看一页。
你猜怎么着?很多时候,我看了一页就想继续看下去,有时候能一下子看十几页。
但就算我那天特别忙,只看了一页,我也不会有负罪感,因为我&039;完成了任务&039;。
&0t;
&0t;现在我已经坚持快一年了,看完了七八本书,虽然不多,但比以前一本都不看强多了。
而且,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了变化,这就是&039;一点点&039;积累的力量。
&0t;
李军的眼神亮了起来:&0t;真的?那我也试试。
比如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