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在&0t;拾光&0t;咖啡馆的原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晓把手里的拿铁杯往桌心推了推,叹了口气,眼神有些疲惫地看向对面的苏晴。
&0t;晴晴,我感觉自己快被生活&039;掏空&039;了。
&0t;林晓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0t;上周部门聚餐,明明我胃不舒服不想喝酒,可张姐说&039;就喝一小口,不给面子是吧&039;,我就硬着头皮喝了半杯,结果晚上吐了半宿。
&0t;
苏晴放下正在搅拌的美式,指尖在杯壁上轻轻敲了敲,温和地问:&0t;那你当时心里是真的想喝吗?&0t;
&0t;当然不想啊!
&0t;林晓立刻反驳,&0t;我当时就觉得特别为难,不喝怕得罪人,喝了自己又难受。
还有昨天,我室友把脏衣服堆在洗衣机上三天了,我实在看不下去,还是忍不住帮她洗了。
你说我是不是有毛病?&0t;
苏晴闻言,非但没笑,反而认真地点了点头:&0t;你这不是有毛病,是边界感太模糊了。
&0t;
&0t;边界感?&0t;林晓皱起眉头,&0t;这词我好像听过,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啊?&0t;
&0t;简单来说,边界感就是分清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
&0t;苏晴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在上面画了两个圈,&0t;比如,你室友不洗衣服,那是她的事;你因为看不顺眼而去帮她洗,就是把她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再比如,同事劝你喝酒,她的需求是&039;让你喝&039;,而你的需求是&039;不喝&039;,你因为怕她不高兴而妥协,就是牺牲了自己的需求去满足别人。
&0t;
林晓似懂非懂地看着那两个圈:&0t;可我总觉得,拒绝别人会让关系变僵。
尤其是朋友或者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多尴尬啊。
&0t;
&0t;这就是很多人不敢拒绝的误区。
&0t;苏晴把笔记本转过去,让林晓看得更清楚,&0t;真正健康的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边界的基础上的。
如果一个人因为你拒绝他不合理的要求就生气,那只能说明他根本不尊重你。
&0t;
她顿了顿,喝了口咖啡继续说:&0t;就像你之前说的,你让别人打扫卫生,其实是为了维护自己内心的秩序感,这是你的需求,你有权利提出来。
但你因为不好意思,反而自己默默承担了本该属于别人的责任,这就是把自己的边界拱手让人了。
&0t;
林晓的脸微微有些烫,她想起自己每次在公司里,总是来者不拒地帮同事做这做那,哪怕自己的工作还没完成,最后累得半死,也没人说一句好。
&0t;那那我该怎么改变呢?我每次想说&039;不&039;的时候,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0t;
苏晴笑了笑,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0t;边界感自查清单&0t;。
&0t;我之前帮你整理了这个,你可以先对照着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0t;
林晓接过本子,仔细看了起来:&0t;个人空间与时间边界、情绪边界、行为边界、关系边界这么多方面啊。
&0t;她一边看一边小声念,&0t;我能清晰地告诉别人我需要独处的时间我好像很少这样做,每次朋友约我,就算不想去,也会答应。
&0t;
&0t;这就是行为边界模糊的表现。
&0t;苏晴解释道,&0t;你把别人的需求放在了自己的前面。
其实拒绝不一定是冷冰冰的,你可以试试&039;温和拒绝三步走&039;。
&0t;
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0t;第一步,先肯定,表示理解;第二步,清晰表达自己的决定;第三步,提供替代方案。
&0t;
&0t;比如你朋友约你去你不想去的聚会,你可以说&039;谢谢你的邀请,不过我这个周末想在家休息,这次就不去啦&039;。
先感谢对方的好意,再说明自己的情况,这样对方就不会觉得你在故意疏远他。
&0t;
林晓若有所思地点点头:&0t;那如果是同事让我帮忙做他的工作呢?我总不能直接说不吧?&0t;
&0t;当然可以拒绝,但要讲究方法。
&0t;苏晴拿出另一份温和拒绝提示,&0t;你可以说&039;我理解你现在很忙,但我手头的事情也挺多的,怕帮了你自己的工作就耽误了&039;。
这样既表达了你的难处,也没有否定对方的处境,对方一般都能理解。
&0t;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