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午后,阳光正好,林薇、李萌和陈曦又聚在了一起。
这次是在林薇家的客厅里,茶几上摆满了水果和点心,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心思享用,因为她们又遇到了新的育儿难题。
“我跟你们说,我家乐乐最近上课的问题越来越多了,”
林薇率先打开了话匣子,语气里满是焦虑,“老师跟我反映,他上课总是不举手提问,就算遇到不会的问题,也只是坐在那里呆,从来不肯主动问老师。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怕问错了被同学笑话。”
陈曦一听,也皱起了眉头:“我家浩浩也有这个问题!
上次家长会,老师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总在下面偷偷吃东西。
我问他为什么上课想吃东西,他说肚子饿,可是我早上明明给他吃了早饭的。
而且他也不爱问问题,总说‘反正问了也听不懂’。”
李萌放下手中的茶杯,叹了口气:“你们这两个问题,我家甜甜以前也遇到过。
上课不敢提问和想吃东西,其实都是孩子在适应学校生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咱们得慢慢引导,急不来。”
关于上课不会提问:鼓励、引导与练习
“那到底该怎么引导啊?”
林薇急切地问,“我总不能天天逼着他去问老师吧?那样他肯定更抵触。”
李萌想了想,说:“先,我们得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敢问。
像乐乐怕被同学笑话,这是典型的害怕犯错心理。
我们要做的,是帮他建立自信,让他知道‘问问题是勇敢的表现,而不是笨的表现’。”
陈曦点点头:“对,浩浩也总说自己笨,所以才不敢问。
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可以从家里开始练习,”
李萌建议道,“比如,每天晚上陪孩子做功课的时候,我们可以故意‘示弱’,向他请教一些简单的问题。
‘乐乐,这道题妈妈不太会,你能给妈妈讲讲吗?’这样可以让他感受到被需要,从而建立起回答问题的自信。”
林薇眼睛一亮:“这个方法好!
我怎么没想到呢。
那在学校里,除了问老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让他学会解决问题?”
“当然有,”
李萌说,“可以教他多听其他同学回答。
告诉孩子,当他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可以先认真听同学是怎么回答的,如果同学的回答能帮他解决问题,那最好;如果还是不懂,他可以举手问老师:‘老师,刚才xx同学说的我还是有点没明白,您能再讲一遍吗?’这样既不会显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也能学到知识。”
陈曦补充道:“我觉得还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请老师多鼓励孩子。
比如,当孩子偶尔举手提问时,老师可以多给一些表扬和肯定,让他觉得问问题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林薇立刻说:“对,我明天就去跟乐乐的老师聊聊。
那如果孩子还是不肯问,总想着放弃怎么办?”
“绝对不能让他放弃,”
李萌语气坚定地说,“我们要让他明白,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放弃才是最不可取的。
可以跟他约定,每天至少要问老师或同学一个问题,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
完成了就给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多看十分钟动画片,或者买一个他喜欢的小零食。
久而久之,他就会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关于上课想吃东西:规律饮食、习惯培养与沟通
聊完了提问的问题,陈曦又把话题拉回了浩浩上课吃东西的事上:“那浩浩上课想吃东西的问题,你们说该怎么办啊?老师都找我谈了好几次了,说影响课堂纪律。”
林薇想了想,说:“会不会是早上的早饭没吃饱?或者早餐的营养不够,导致他上午容易饿?”
陈曦摇摇头:“不会啊,我每天早上都给他煮鸡蛋、牛奶,有时候还给他吃包子或面包,量应该是够的。”
李萌说:“那可能不是肚子饿的问题,而是习惯问题。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比较自由,想吃东西就可以吃,到了小学需要遵守纪律,他们还不太适应。
或者,他上课吃东西是为了打时间,因为觉得上课无聊。”
“那该怎么纠正这个习惯呢?”
陈曦问。
“先,要保证孩子三餐规律,营养均衡,”
李萌建议道,“晚上让他早点睡觉,早上早起一点,有充足的时间吃早餐。
可以给早餐增加一些蛋白质和粗粮,比如燕麦、豆浆、瘦肉等,这样饱腹感更强,上午就不容易饿了。
另外,可以让他带一个水果或一小盒坚果到学校,作为上午的加餐,但一定要告诉孩子,只能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吃,不能在课堂上吃。”
林薇补充道:“我觉得还要跟孩子好好沟通,告诉他上课吃东西为什么不对。
不是简单地批评他,而是让他理解,上课吃东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