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林朝阳又一次从电脑前抬起头,眼睛酸涩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屏幕上,他的新剧本《北漂故事》的修改稿已经被打回了第四次。
平台编辑的留言冷酷得像一把刀:&0t;缺乏生活实感,人物扁平,建议作者先体验真实生活再创作。
&0t;
林朝阳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声音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格外刺耳。
窗外,北京的夜色深沉,远处cbd的灯光依然明亮,却照不进这间十平米不到的次卧。
他拿起手机,锁屏上是半年前在老家拍的全家福——父母笑容灿烂,而他站在中间,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那时的他刚拿到北京一家影视公司的0ffer,以为自己即将开启梦想中的编剧生涯。
&0t;废物。
&0t;林朝阳对着手机里的自己骂道。
二十六岁,存款不足五万,事业毫无起色,连恋爱都不敢谈。
他算什么北漂?不过是北京这座巨兽消化不了的残渣。
床头柜上摆着他从旧书摊淘来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书脊已经有些松动。
这书买来半年,他断断续续读了一些,却总是被那些充满时代特色的表述方式阻隔在外,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
林朝阳拿起书,随手翻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篇,眼睛扫过那些激昂的文字:&0t;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0t;
文字很美,但此刻的林朝阳只觉得遥远。
他的&0t;星星之火&0t;在哪里?他的&0t;喷薄朝日&0t;又在何方?疲惫不堪的他抱着《毛选》沉沉睡去,书页摊开在胸前,像一面护心镜。
梦境来得突然而清晰。
林朝阳现自己站在一个古老的图书馆里,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斜射进来,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书架高耸至天花板,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墨水的气息。
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年轻人正站在梯子上整理书籍,他身材高大,额头宽阔,眼神锐利如鹰
这个问题像一把锤子敲在林朝阳心上。
他想起自己每天抱怨生活不易,却从未想过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0t;很好比现在好多了。
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富强&0t;
才是青年该做的事。
&0t;
林朝阳突然感到一阵羞愧。
他想起自己每天沉迷社交媒体,为几个点赞沾沾自喜,为一点批评就自我怀疑。
&0t;可是如果努力了很久还是看不到希望呢?&0t;
梦境突然转换场景,
&0t;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0t;林朝阳急切地问。
这个问题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林朝阳。
他心里有火吗?刚来北京时是有的,但被一次次拒绝和挫折浇灭了。
现在剩下的只有焦虑和自我怀疑。
&0t;我我不知道。
&0t;他诚实地回答。
林朝阳感到眼眶热:&0t;可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努力了也没用林朝阳猛地睁开眼睛,窗外已经天光大亮。
他现自己还保持着睡前的姿势,《毛选》依然摊开在胸前。
但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他的心脏跳得厉害,全身充满了一种奇异的能量。
他拿起手机,把锁屏壁纸换成了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的复原画像。
照片中的毛泽东正在专心整理书籍,眼神专注而坚定。
&0t;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0t;林朝阳轻声念道。
他翻身下床,破天荒地做了二十个俯卧撑,然后冲了个冷水澡。
冰冷的水流刺激着皮肤,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和活力。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