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要改变(1 / 2)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跋涉多年,我时常陷入对创作风格与作品深度的思索之中。

近期,我决心对一部旧作进行改写,试图突破过往创作的桎梏,不仅要在字数上实现大幅扩充,更渴望在叙事风格与思想表达上完成一次蜕变。

这场改写之旅的灵感源泉,是我沉浸于《资治通鉴》的阅读时光,以及对经典文学形象的深刻感悟,而最终聚焦的连环杀人案题材,实则是我对人性与命运的一次深入探讨。

翻开《资治通鉴》,千年的历史风云在眼前徐徐展开。

从秦始皇横扫六国的雄图霸业,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革新;从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到王朝覆灭时的苍凉悲怆,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历史人物,都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

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有的因贤明而开创盛世,有的却因昏庸而招致覆灭。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代开创者,自身的德行与作为是何等重要。

就如每一个王朝的初代帝王,唯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卓越的领导才能与高尚的品德赢得臣民的拥护,方能奠定王朝兴盛的根基。

这不仅是治国之道,更暗含着人生的处世哲理: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必先从自身做起,树立高远的追求,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自我价值。

合上书卷,唐僧扫塔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个在深夜里,手持扫帚,一步一步清扫佛塔的身影,是那样的虔诚而坚定。

尽管他深知西天取经之路充满艰难险阻,“万般不由人,一切皆是命”

,但他从未放弃,始终怀着一颗向佛之心,努力前行。

这种面对命运的无奈却依然坚守自我、不懈奋斗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

它让我明白,人生虽有诸多无法掌控之事,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己所能地去完成目标、实现理想。

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我构思出了以连环杀人案为主题的小说。

在传统的悬疑故事中,凶手往往被定义为“坏人”

,他们的行为动机多是出于贪婪、仇恨或扭曲的心理。

然而,我却想打破这种常规,塑造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在这起连环杀人案中,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幸与苦衷,都被命运的巨轮推着前行。

他们或许是生活中的弱者,在困境中苦苦挣扎;或许是被误解的好人,在无奈之下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每一起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都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比如,我设想中的一位“凶手”

,可能自幼生活在贫困家庭,饱受生活的磨难。

为了照顾患病的家人,他四处奔波、努力工作,却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在某个瞬间,命运的不公与生活的压力彻底击垮了他,让他在绝望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而那些“受害者”

,同样有着各自的人生故事,他们或许在不经意间与“凶手”

产生了交集,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最终酿成了悲剧。

这些人物并非生来邪恶,而是被生活的苦难与命运的无常所裹挟,他们的行为是无奈之举,也是对命运的一种无声反抗。

然而,我并不想让整个故事陷入无尽的悲伤与绝望之中。

在对人性进行深刻剖析的同时,我还想表达一种现实的处世哲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保护自己而选择以谨慎甚至带有“恶意揣测”

的态度去面对他人。

这种防备心理,是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

正因如此,当我们从他人身上感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善意时,这份善意就会显得格外珍贵,足以打破我们预设的防线,重新定义我们对他人的认知,让我们愿意将对方视为“好人”

这种从“恶”

到“善”

的认知转变,不仅体现了人性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与复杂。

为了将这些深刻的思考融入到小说之中,我在改写过程中格外注重细节的刻画。

在人物塑造方面,我会深入挖掘每一个角色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环境、日常习惯、语言表达方式以及细微的情感变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比如,对于那位生活贫困的“凶手”

,我会详细描述他居住的破旧小屋:墙壁上斑驳的裂痕、漏风的窗户、堆满杂物的角落,这些细节都能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他生活的艰难。

同时,我还会通过他的回忆,展现他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让读者理解他犯罪背后的无奈与痛苦。

在情节设置上,我会巧妙地埋下各种伏笔和线索,让整个故事既充满悬疑感,又逻辑严密。

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可能

最新小说: 我哥不可能是恶堕魔法少女 遮天:我自仙古来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斗罗:我唐舞麟真的不是魅魔 龙王传说:我为原神 梦境穿越时 诸天无限降临世界 HP同人always 柯学世界中的忍者 早通关了,你才拉我进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