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失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会议室。
林修远盯着投影仪上静止的ppt最后一页,耳边回荡着客户总监尖锐的批评声。
&0t;这就是你们团队两周的成果?连基本的数据分析都能出错?&0t;赵总把文件夹重重摔在桌上,&0t;林总监,我们付高价不是来看这种业余水平的提案的!
&0t;
林修远的喉咙紧。
他清楚记得昨晚凌晨三点,自己一边修改这份提案,一边回复另一个客户的紧急邮件,同时还听着行业播客&0t;提升效率&0t;。
屏幕右下角不断弹出的消息提醒像一群饥饿的鸟,啄食着他所剩无几的注意力。
&0t;我很抱歉,这个错误确实不应该出现。
&0t;林修远强迫自己保持专业微笑,&0t;我们会在明天上班前重新提交一份修正版。
&0t;
&0t;不必了。
&0t;赵总站起身,&0t;我们已经决定暂停与贵公司的合作。
也许等你们能&039;专注&039;于一个项目时,我们再谈。
&0t;
&0t;专注&0t;这个词像一把小刀,精准地刺入林修远的自尊心。
离开客户公司大楼时,五月的阳光刺得他眼睛疼。
手机震动起来,是公司ce0的来电。
林修远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
&0t;修远,我刚收到消息。
董事会很不满。
&0t;ce0的声音冷静得可怕,&0t;你手上还有四个进行中的项目,我不希望再看到任何差错。
明白吗?&0t;
&0t;明白,我会处理好。
&0t;
挂断电话,林修远没有回公司,而是漫无目的地走进了公司附近的公园。
他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把脸埋进双手。
三十五岁,广告公司最年轻的创意总监,曾经的金牌提案人——现在却因为一个愚蠢的数据错误面临职业生涯的危机。
&0t;年轻人,这位置有人吗?&0t;
沙哑的声音让林修远抬起头。
一位约莫七十岁的老人站在他面前,手里拿着一个木制工具箱。
老人穿着洗得白的蓝色工装裤,灰白的头整齐地梳向脑后,脸上的皱纹像是被岁月精心雕刻的作品。
&0t;请便。
&0t;林修远往旁边挪了挪。
老人坐下后,从工具箱里取出一个未完成的小木盒和几件雕刻工具。
他没有看林修远一眼,径自开始工作。
凿子与木头接触出规律的&0t;咔咔&0t;声,老人的动作精准而从容,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手中的木盒。
林修远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在数字世界里摸爬滚打多年,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纯粹的手工创作。
老人的每个动作都带着一种近乎禅意的专注,粗糙的手指灵活地引导着工具,木屑像金色的雪花般飘落。
&0t;您在做什么?&0t;二十分钟后,林修远忍不住问道。
老人这才抬起头,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0t;一个饰盒,给我孙女十六岁生日。
&0t;他举起半成品,&0t;榫卯结构,没用一颗钉子。
&0t;
&0t;真厉害。
&0t;林修远真诚地说,&0t;现在很少有人会这种传统工艺了。
&0t;
&0t;传统?&0t;老人笑了,&0t;不过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罢了。
我姓王,做木匠五十二年了。
&0t;
&0t;林修远,广告行业的。
&0t;他犹豫了一下,&0t;其实,我今天刚搞砸了一个重要项目。
&0t;
老王停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地看着他。
&0t;因为什么?&0t;
&0t;我同时处理太多事情了。
&0t;林修远苦笑,&0t;现代社会不都这样吗?多任务处理,效率至上。
&0t;
老王摇摇头,继续雕刻。
&0t;一心不可二用。
我师父教我的第一课就是:手上有凿子,心里就只能有木头。
&0t;
林修远皱起眉头。
&0t;但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不一心多用怎么跟得上?我有五个项目同时进行,每天上百封邮件,无数会议&0t;
&0t;然后呢?&0t;老王打断他,&0t;你做的东西,自己满意吗?&0t;
这个问题像一记闷棍击中林修远。
他想起自己最近的作品——缺乏灵魂的拼凑物,靠花哨的视觉效果掩盖创意的贫乏。
&0t;这是生存需要。
&0t;林修远辩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