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自己有时候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我会收藏很多文章,却从来没读过。”
大师笑着说:“这就是‘信息松鼠症’,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
收藏200+篇未读文章,买书度远读书度。
解决的办法就是每周五清空收藏夹,强制自己输出500字精华摘要,这样才能真正消化这些信息。”
我又想起身边的例子,问道:“那如果完全不关注外界信息,一门心思工作,会怎么样呢?”
大师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这就是‘认知闭关锁国’,危害极大。
就像某程序员专注写代码5年,忽视ai编程趋势,结果35岁遭遇裁员。
所以,你每月要参加1次行业交流会,验证自己的知识系统是否滞后,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
动态平衡公式:把握成长
我好奇地问:“大师,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法,能让我衡量自己的成长呢?我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在这条路上走对了。”
大师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个公式:有效成长=核心区深度工作x(缓冲带精准输入)05,然后解释道:“你看,深度工作4小时x(1小时定向学习)05≈4x1=4单位成长值,这是一种有效的成长模式。
而浅层工作8小时x(零散刷信息3小时)05≈8x173=138,看似数值很高,但这只是虚假繁荣,因为没有深度工作和精准输入,成长是不稳固的。”
我仔细琢磨着这个公式,大师接着说:“真正的成长,就像狙击手射击,先锁定职业目标靶心,然后只获取影响弹道的必要参数,就如同行业动态和方法论这些关键信息。
在扣动扳机时,也就是工作时,要绝对专注。”
实践方法:坚持与收获
我满怀感激地说:“大师,您的这些教导让我受益匪浅。
但我担心自己难以坚持,该如何实践呢?”
大师微笑着说:“建议你用‘子弹笔记法’实践上述体系。
准备一个笔记本,将每天的核心任务、信息输入计划、输出成果都记录下来。
坚持三个月,你会现,工作效率提升了,日均用脑时间却减少12小时,因为你不再做无用功。
信息焦虑症也会消失,你反而能预判行业变化,因为你对信息的筛选和吸收更加精准。
读书看新闻不再是消遣,而是变成精准的认知弹药补给,为你的职业展助力。”
我站起身来,向大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大师,真的非常感谢您。
我一定按照您的教导去实践,希望能在这纷繁复杂的职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与成长之路。”
大师微笑着点头:“年轻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工作与成长是其中重要的课题。
愿你在这条道路上,保持初心,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