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辩:公司困境的激烈交锋
会议室里,灯光惨白,像一层冰冷的霜,毫无温度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
会议桌被文件和笔记本堆满,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今晚这场会议,本是为了解决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可谁能想到,竟成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战场。
我深吸一口气,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尽量保持平稳:“各位,我直说了。
咱们公司目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客户少。
没有足够的客源,业绩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
我边说边用手指轻敲桌面,试图让大家重视这个问题。
这时,一直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的股东猛地睁开眼睛,身子前倾,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满:“哪里少了?你看看咱们手上的客户资料,一摞又一摞,这还少吗?”
他随手抓起一本客户名录,在空中晃了晃,纸张出“哗哗”
的声响。
我耐心地解释道:“数量是有,可质量呢?真正能转化成有效订单的客户有多少?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跟进客户,结果成交率低得可怜。
而且,除了客户少,店铺员工也不够。”
我顿了顿,看了看周围同事们疲惫的神色,“人手不足,很多工作都没办法高效开展,客户来了也不能及时周到地服务,这又进一步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和留存率。”
股东一听,立刻皱起眉头,提高了音量:“铺员少?你别开玩笑了。
咱们每个店铺的员工数量都是按照标准配置的,怎么会少?”
他的眼神里透露出质疑,似乎觉得我在故意夸大问题。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拿出准备好的数据分析表格,推到他面前:“您看,从这些数据就能明显看出来。
按照我们目前的业务量和服务需求,每个店铺至少还需要增加[x]名员工,才能保证正常运转。
现在员工们都在负荷工作,长期下去,不仅员工的身体吃不消,工作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股东扫了一眼表格,不屑地哼了一声:“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这些数据都是死的,实际情况远比你看到的复杂。
而且,哪个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不会遇到人手紧张的问题?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我有些着急了,语气也不自觉加重:“我承认每个公司都会遇到问题,但我们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啊。
现在客户和员工匹配度太低,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司的展了。
您说不严重,可事实摆在眼前,我们已经连续10天,没有一个客户和店铺服务能完美匹配成功,这难道还不够警示我们吗?”
股东拍了下桌子,站起身来,脸涨得通红:“你别在这里危言耸听!
匹配度低又怎样?市场环境本来就复杂多变,这是大家都会遇到的情况,我们慢慢调整就好了,用不着这么大惊小怪。”
我也站起身,毫不退缩地直视他的眼睛:“慢慢调整?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慢慢调整了。
现在匹配度已经低到30以下,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公司的业绩还会持续下滑。
我认为,目前这种低匹配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货源不行。”
“你说什么?”
股东瞪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什么荒谬绝伦的话,“你居然说是货源的问题?你知不知道我们的货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合作的供应商都是行业内有口皆碑的,怎么可能有问题?你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
我冷静地说道:“我不是胡说。
这几天我仔细研究了我们的销售数据和客户反馈,很多客户都反映我们的产品种类不够丰富,更新度慢,无法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而且,同样的产品,我们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没有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我们有再多的客户和员工,又有什么用呢?”
股东气得浑身抖,用手指着我:“你这是在推卸责任!
作为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你不反思自己的工作失误,却把问题都推到货源上。
如果货源真有问题,为什么其他公司和这些供应商合作就好好的,偏偏我们不行?”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理智:“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承认我们在货源管理上存在不足。
比如,我们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不够精准,没有及时和供应商沟通调整产品策略。
我们不能再这样盲目下去了,必须尽快做出改变。”
这时,一直沉默的总经理终于开口了:“都别吵了!
大家的出点都是为了公司好,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我们现在不是互相指责的时候,而是要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的声音低沉却有力,会议室里的争吵声渐渐平息。
我坐回椅子上,心情依然难以平静。
这场争吵虽然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