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的案例像是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江城巷子”
论坛的“玄学奇谈”
板块漾开了不小的涟漪。
他不仅爽快地支付了尾款,还怀着感激之情,详细帖叙述了“科学见鬼”
大师如何通过冷静分析和温和疏导,轻松解决了他家“夜半脚步声”
的困扰。
帖子写得情真意切,尤其强调了大师不搞封建迷信、注重科学排查、收费合理的特点。
这篇“用户体验报告”
立刻引了热议。
“真的假的?这么神?不是托吧?”
“看起来挺靠谱的,不像那些开口就要几千上万做法事的。”
“楼主能详细说说大师是怎么分析的吗?我家也有点怪事……”
“马克一下,备用。”
【舆情监测:正面评价占比显着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信任度同步增长。
】罗一鸣的声音带着一丝满意的调子,【‘科学见鬼’工作室的差异化定位得到市场初步验证。
】
【哈哈!
看见没!
这就是口碑的力量!
】古博士得意非凡,仿佛这一切都是他亲手策划的,【下一步,我们要把业务标准化,流程化!
罗一鸣,赶紧弄个客户管理系统和知识库!
佐佐,我们可以考虑做个微信公众号了!
】
佐佐看着论坛里不断增加的a和私信,心里既高兴又有点头皮麻。
高兴的是生意来了,不用再为吃饭愁;麻的是,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全靠背后两位博士和清清这个“外挂”
撑场面,万一接到棘手的单子,很容易露馅。
她用刚刚到手的“巨款”
,在城乡结合部租了一个只有十平米、但好歹能遮风挡雨的单间,算是有了个落脚点。
条件简陋,但至少不用再睡公园长椅,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了。
随着名声传出,找上门的咨询也多了起来。
佐佐在两位博士的远程指导下,开始了忙碌的“大师”
生涯。
案例一:焦虑的程序员
一个自称连续加班一个月的小伙子,总觉得背后有人盯着他,心神不宁。
佐佐让清清去他办公室转了一圈,回来报告说屁都没有,就是空调吹风口正对着他后颈脖。
佐佐回复:“长期固定姿势受压,加上精神紧张,可能导致颈部不适和错觉。
建议调整座位,避免风口直吹,每小时起身活动五分钟,严重的话去看看颈椎。”
对方照做后反馈:“大师牛掰!
脖子不难受了,也没人盯着我了!
给您个红包!”
案例二:疑神疑鬼的家庭主妇
总觉得家里镜子半夜会动,小孩哭闹说看见黑影。
清清侦察回报:镜子安装松动,楼上有户养了只黑猫,晚上喜欢到处跑。
佐佐建议:“检查镜子固定情况。
小孩可能想象力丰富,睡前避免讲恐怖故事,卧室可开盏小夜灯。”
事后主妇感谢:“镜子拧紧了,跟楼上沟通了,孩子也安稳了!
大师真是明察秋毫!”
案例三:复杂的“凶宅”
试睡(低配版)
一个房东低价出租的房子,总也租不出去,传言不干净。
佐佐接单去“试睡”
一晚。
清清现就是个老房子通风不好,有霉味,加上老鼠在夹层里活动。
佐佐装模作样地“勘察”
一番,指出“阴气重”
(通风差)、“有窸窣之声”
(老鼠),建议彻底通风、做好清洁、堵住鼠洞。
房东照办后,房子很快租了出去,付了佐佐一笔不错的酬劳。
这些案例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科学见鬼”
工作室的声誉。
佐佐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流程:先线上详细询问,由罗一鸣进行初步分析和概率判断,必要时派出清清进行低成本侦察,最后佐佐结合所有信息,给出一个听起来既专业(科学排查)又玄乎(心理疏导或象征性建议)的解决方案。
她现,很多时候,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答案,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抚和确定性。
然而,树大招风。
就在佐佐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时,她引起了一些“同行”
的注意。
这天,佐佐在论坛回复一个关于“风水”
的帖子,她根据房屋朝向和光照,建议对方调整一下家具布局,以利于通风采光(本质是改善居住舒适度)。
这时,一个id叫“黄龙真人”
的用户突然在她的回复下冷嘲热讽:
“呵呵,哪里来的野路子,也敢妄谈风水?科学见鬼?我看是故弄玄虚!
风水之学,博大精深,岂是你看几本闲书就能懂的?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