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陈观复不仅撤换了族老会的人,还借此机会,大刀阔斧的改了族里的一些陈规陋矩,撤换了账房先生,扩大了族中私塾的规模。
族里凡是年满六岁的孩子,不论贫富,都可以上族学读书。
并且提供笔墨纸砚,只不过质量会比较差,适合贫困家庭。
富裕家庭肯定看不上族学提供的学习用具。
除却学习用具外,还提供两餐。
餐食不丰富,但肯定能吃饱。
甚至一年提供两套衣衫。
一套春衫,一套冬季棉袄。
族学这些额外的开支,世子说了,由侯府承担。
账目也由侯府账房负责,不用族中的账房。
等于是单独走账,族老会想插手都无从下手。
杜夫子继续担任族学的夫子,另外又聘请了一位夫子,还聘请了一位教谕。
其实就是教导主任,负责教学纪律,族学学风建设。
教导主任就从陈氏一族年轻人中聘请,等于给族人提供了一个就业机会。
涉
听族中大伯说,至少有一二十个人竞争这个位置。
还问陈观楼,要不要报名竞争。
陈观楼哭笑不得,“天牢这份差事,够我累的。
实在没精力去竞聘族学教谕。
这个机会还是留给其他有学问的人。”
“观新想要竞聘教谕,你认为他有机会吗?”
族中大伯仿若随口一问。
陈观楼随口一答,“他要是能管住手脚,戒掉赌博陋习,以他的本事当个教谕不成问题。
他毕竟在天牢历练过,知道怎么管人。”
“我也是这么想的。
教谕这份差事,侯府给开一年八十两的俸禄,很高了。”
何止很高。
就没见过谁家私塾这么富裕。
杜夫子早几年,一年的束修也才六七十两,近几年涨价了。
也只比八十两多一点而已。
族中大伯继续说道:“逢年过节,侯府都会置办一份礼物,也能值不少钱。
关键是这份差事体面,很受人尊重。
因此竞争也格外大。”
大伯只说了明面上的好处。
各种隐形好处还没体现出来。
身份地位所带来的各种隐形收入,各种零零碎碎的收入,加起来也不少。
还有借此身份,出入侯府,结交各路贵人。
若是单身汉,说不定还能借此机会寻觅一门良缘。
族中大伯还告诉陈观楼,“女学要恢复,不过每天只上半天课。
姑娘家是该读读书,学点道理。
听说重开女学,还要扩大规模,好多嫁出去的姑奶奶们,都想将家中姑娘送到族学读书。
侯府那边正在商议,要不要扩建族学。
其实不用扩建,将隔壁院落打通,开一道门,足够用了。”
“女学这事我听我大姐提起过,真要开的话,我那外甥女正好可以来这边读书。
不用去苏夫子那里读。”
“苏夫子不好吗?”
“挺好的。
只是苏夫子精力有限,不包餐食和文房四宝。
有免费的,当然不能错过。”
“哈哈哈……说的没错。
有免费的,自然不能错过。
只是,对待外嫁女的孩子,究竟是个什么章程,侯府那边还没有话。
能不能一同免费,现在还说不准。”
陈观楼说道:“无所谓。
不免费的话,外甥女的束修和伙食费杂费我包了。”
“你不差这个钱,自然大气。
但是其他家庭可没有你这么富裕。
你说,我家观新能竞聘上吗?”
族中大伯有点拿不准。
侯府的态度明显是要将族学管起来,不放心族老会的人。
他想插手让亲儿子担任族学教谕一事,自然就成了泡影。
一切都得等侯府的决定。
世子陈观复看似很好说话,善于听取建议,实则十分顽固,绝不接受人情绑架。
反倒是大老爷,看似风流浪荡,不管俗事。
可要是谁求到跟前,好生说说难处,大老爷一般情况下还是会帮一帮,或是直接给钱解决问题。
陈观复属于打定主意后,油盐不进的主。
纵然是侯府老太太出面求情,他面上客客气气的,实则寸步不让,叫人下不来台。
陈观复回府短短一个来月,二房已经吃了好几次亏,哭都没地方哭。
毕竟,世子当家做主,天经地义,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这是什么?
这就是身份正统的力量和权力。
这就是天下文武百官和读书人要守护的规矩。
老皇帝破坏了大家一致守护的规矩,迟早要遭到反噬。
陈观楼先是问了问报名名单,然后直白地说道:“恐怕有点难,竞争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