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丽堂皇的大厅,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穿着统一制服、彬彬有的售货员,还有货架上那些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进口商品,都让陈诚和郭晓莹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
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采购部的办公室。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四十多岁的采购部经理,接待了他们。
“两位,有什么事?”
经理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口音,态度客气,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不易察觉的疏离。
“经理您好,我们是来自北方诚安实业的。”
陈诚连忙打开皮箱,将他们精心设计的“小罐装”
和双拼罐头样品,摆在了经理的办公桌上,“我们是来给贵商场,推荐我们厂的最新产品,水果罐头。”
经理的目光,在那几瓶罐头上一扫而过。
当他看到那朴素的“诚安达”
三个字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拿起一瓶,拿在手里掂了掂,又看了看瓶盖上的生产厂家,随手就放下了。
“抱歉,两位。”
经理的语气依旧客气,但意思却很明确,“我们商场,目前只销售几个固定的品牌,比如‘德利蒙’、‘绿巨人’,都是香港或者国外的大牌子。
你们这个……我们没听说过。”
“经理,我们的罐头质量绝对不比他们差!”
郭晓莹急忙说道,“我们的原料,用的是全国最好的黄桃,我们的工艺,也是最先进的!
您可以尝一尝,味道绝对好!”
“女士,这不是味道的问题。”
经理推了推眼镜,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这是品牌定位的问题。
来我们南方大厦消费的顾客,他们认的是牌子。
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牌子,就算你白送,他们都不会要的。
好了,我还有个会,两位请便吧。”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两人,低头看起了文件。
陈诚和郭晓莹,像两个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的孩子,愣在原地。
他们准备了一肚子的话,关于品质,关于良心,关于环保,可对方,连一个让他们开口的机会都没给。
他们只能默默地,收起样品,走出了那间冰冷的办公室。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跑遍了羊城所有能叫得上名字的大商场和国营商店。
然而,得到的结果,几乎如出一辙。
“没听过。”
“我们只跟老牌子合作。”
“你们的包装太土了,上不了台面。”
“对不起,我们的货架已经满了。”
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像一把把重锤,无情地敲打在他们本就脆弱的信心上。
他们精心设计,引以为傲的产品,在这里,仿佛成了不入流的地摊货。
刘大壮那边的进展,同样不顺利。
那些工厂和单位的采购,一个个都是人精,油滑得很。
一听他们是外地来的小厂,要么就是避而不见,要么就是拼命压价,把价格压到比成本价还低。
“厂长,这帮孙子,太不是东西了!”
晚上回到仓库,刘大壮气得把搪瓷杯子都给摔了,“他们说我们的罐头,一瓶最多给一块五!
这连瓶子钱都不够啊!
这不是欺负人吗!”
所有人,都沉默了。
带来的希望和激情,在冰冷的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
仓库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
他们带来的钱,在一天天减少,而罐头,一瓶都没有卖出去。
失败的阴影,像乌云一样,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陈诚一连几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他看着桌上那份从清河县带来的报纸,上面还刊登着他作为“环保标杆”
的光辉事迹。
可现在,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讽刺。
他想过会很难,但他没想到,会这么难。
这天晚上,他没有待在仓库里,而是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羊城灯火辉煌的街头。
他看着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看着那些生意火爆的大排档,看着那些从舞厅里走出来的时髦青年,心中一片茫然。
难道,他真的错了吗?难道诚安达的罐头,真的就只配在那个小县城里打转吗?
他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夜市。
这里没有大商场的光鲜亮丽,却充满了最真实的烟火气。
一个个小摊位,卖着各种各样的小商品,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突然,他的脚步停住了。
他看到一个卖进口零食的摊位前,围满了人。
摊主正在卖一种从香港那边过来的水果罐头,包装花里胡哨,价格贵得离谱,一小瓶就要十几块钱。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抢着购买。
陈诚挤进去,也买了一瓶。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