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三十七章 小孩不会骗人

第三十七章 小孩不会骗人(2 / 3)

省宣传部都出面了,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采访的内容分几个方面。

    第一周至同学才高一,这样的创作能力是如何来的?

    第二周至同学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会在自己外婆的身上挖掘素材,最后形成作品?

    第三周至同学写这两篇的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传递给大众什么样的信息?

    第四周至同学有什么样的理想,今后会如何坚持自己的这个理想?

    其实明眼人一看,这就是如今宣传最传统的套路,大纲都是现成的。

    不过周至也没打算跟着套路走,或者说,将套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比如谈到创作动机的时候,周至同学是这样表达的。

    “当听到外婆讲述完当年的故事,我受到的冲击,其实是非常大的。

    因为之前读过的那些作品,里边主人公形象,都觉伟大,光明,正面,高尚。

    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觉悟。

    但是外婆告诉我,她的那些同志,多数却不是这样。

    于是疑惑就产生了,外婆不会对我说谎,可以前看过的作品里,我为何见不到他们的身影呢?

    是这些人不重要吗?是这些人经不起考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吗?

    后来我想明白了。

    他们一直都非常重要,他们一直都没有消失,他们一直都存在着。

    直到今天。

    只是因为以前的作品,大多都是在描写那个时代的精英。

    精英的意思,不是指在社会群体中的高低贵贱,而是指他们在当时,是否拥有那样的思想和觉悟。

    外婆给我描述的这群人,除了少数领导者,剩下的,包括我外婆自己在内,很明显,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标准。

    他们不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但他们却是那个时候,直到今天的——

    绝大多数。

    如果要用一个相对准确的词汇来定义的话,我想那应该是——

    基石,最广泛的基石。

    只是我以前见过的作品,很少将笔触,投落到他们的身上而已。

    于是我就在想,这些人,他们参与到那场波澜壮阔的事业里,目的是什么?

    就我外婆来说,定成分的时候,属于自有产业但不足以‘不劳而食’的中农带‘小土地出租’,是团结对象。

    她开了个鸡毛店,将家中少量土地用于出租,是因为要给自己的子女筹集到学费。

    为了供他们上学,家里已经支应不开了。

    她只是想尽办法,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尽量解决这个问题。

    还能做什么呢?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加入组织以后,她也没来得及接受教育,所以,外婆真的称不上有什么‘思想觉悟’。

    所以支撑她那样做的精神内核,就绝不会是信仰和理想。

    那它到底应该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些人,能够紧密团结在一个核心的周围,最终完成那番伟业呢?

最新小说: 我们[暗恋]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体育及其生存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 出口成真!对照综艺女配发疯爆红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