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虞晚沈明礼 > 第574 章 回乡祭祖

第574 章 回乡祭祖(2 / 3)

    “喂。”

    “沈先生,我是阿斌,我现在刚从房产公司出来,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你说。”

    “其实是我的个人私事,家里长辈近两年的身体每况愈下,人老思乡,想着今年中元节前回老家看一看,沈先生觉得我们这边该什么时候回去比较合适?”

    沈明礼当是什么大事,听到是要回乡探亲,神色松散下来,“现在谈中元节还早,到时候再说。”

    阿斌没有多想回北边探亲,提了一嘴,就没再追着沈先生问回乡的具体日子。

    他自小生在香江,长在香江,对北边没有思乡情,能被他称得上为老家的地方,也就是母亲的出生地长洲岛。

    说完私事,阿斌又将购置房产的流程简单概述一遍,并且报了准确的数字金额。

    电话那头,沈明礼给出见面地点,“现在是11点,下午两点,丰汇银行门口见。”

    挂断电话。

    阿斌撑开雨伞走出电话亭,开车去了医药研究所,处理药材入库的后续工作,以及把要运送到南洋芹兰夫人手里的药材交给船运公司。

    郭斌这边前脚刚处理完工作,后脚就有耳报神向大太太透露他的动向。

    大太太本姓裘,名琴仙,七二年香江废除一夫多妻以前,郭家的工人和佣人都称她为琴太太,称二房石爱莲为莲太太。

    石爱莲家境贫寒,家中姊妹众多,1952年,她到郭家做帮佣照顾刚出生的二小姐郭斓,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了郭家大少爷郭时的二房小妾。

    中间有多少龃龉不和,只有琴太太和莲太太两个人清楚。

    郭家老夫人卢氏去世得早,比郭老太爷早走近二十年,1972年秋天,郭老太爷离世后,另一房妻室,芹兰夫人就此回了南洋娘家。

    没了长辈,作为儿媳的琴太太也带着儿女搬出大浦区老宅,住到离市区更近的渣甸山别墅。

    自郭老夫人离世,郭时就开始吃素信佛,一年到头,有一半时间都在寺庙斋戒听经,如今住在老宅的也就只有二太太石氏一房。

    “再有他的情况,及时跟我汇报。”

    电话另一端,琴太太刚吃过早午饭,预备打电话约人来家里摸牌,听到说郭斌十分胜任药物研究所的工作,警惕心一点点儿拔高起来。

    “好的,太太。”

    向琴太太打报告的耳报神是药物研究所内专管药库的钱叔,他是郭家老人,家里几代人都在帮郭家打理家业。

    郭家在香江主要经营收购中药材及进出口贸易,以及西药研发和米粮业。

    米粮业是郭家祖上传下来的生意,最早可以追溯到1408年(即永乐六年),当时,郭家连同广府内的多位大商人成立广府商帮,靠海上航运将茶叶、丝绸、瓷器等物贩卖到南洋、暹罗、苏丹,又将这些属国产的香料、药材、粮食等物运回本土售卖。

    广府商帮历经战乱、天灾以及家国兴亡更替,勉强维系至1750年(即乾隆十五年),后因朝廷几度关闭贸易出口口岸,致商帮损失惨重,再加上一场烧了七昼夜的大火,以及当时的动荡时局和列国入侵,更致命的是朝廷多次勒令商会缴纳给列国的条约赔偿款。

    一笔笔天价赔偿款,致使广府商帮走向没落,郭家的家族生意也因此一步步走向衰败。

    到了郭老太爷的父辈那一代,家业早不复旧时兴旺,也无富可敌国的盛况。

    好在祖上庇佑,让郭家连着出了两代能人,郭老太爷郭奕丰在战乱时举家南迁,避开灭顶之灾。

    长子郭时维稳守家业二十年,振兴家族生意。

   &nbs

最新小说: 袁太子 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 我是李导演 文娱业的幕后大佬 瑟提瑟提!海贼天敌! 我在阴司当差 病弱医修抡起了铁拳 野蛮人的猎魔日常 身为天龙人,我成了极恶海贼! 从拳愿开始莽穿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