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谦是关键,只要抓到他,必然能问出李嵩的罪证。
在此之前,若不查清李嵩府中的往来,等他销毁了证据,再想翻身就难了。”
他上前一步,语气恳切:“属下不求立刻拘押李嵩,只求能暗中调查他府中的人。
比如,查他近期是否与刘谦有过密会,查他府中是否有与回春堂相似的马车,查他的随从里有没有人在三个月前去过回春堂附近……这些线索,或许就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烈看着林越眼中的执拗,心中微微一动。
他想起林越来刑捕司的这几个月,从青石县的小捕快到如今能独当一面的巡捕长,这年轻人身上总有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韧劲。
正是这股韧劲,让他破了不少疑难杂案。
“你想怎么做?”
王烈放下茶盏,语气松了几分。
林越精神一振:“属下想派可靠的人手,暗中监视李府的进出人员,记录他们的行踪。
另外,调阅李嵩近半年的府邸采买记录、车马出行记录,看看有没有异常。
比如,他是否在案前后买过牵机散的辅材,是否有马车在三月十五那天去过回春堂附近。”
“监视李府?”
王烈眉头又皱了起来,“李嵩府邸外常年有吏部的护卫,都是练家子,稍有不慎就会被现。
一旦打草惊蛇,后果……”
“属下会选最机灵的人,化妆成小贩、乞丐,绝不会暴露身份。”
林越接口道,“至于记录,属下会通过秦书吏那边,看看能不能从府衙的存档里调出来,尽量不惊动李嵩的人。”
秦书吏在郡府多年,人脉广博,或许能找到变通的法子。
王烈沉默了许久,手指在公案上轻轻敲击着,出“笃笃”
的轻响。
这声音在寂静的公房里格外清晰,每一下都像是敲在林越的心上。
他知道,王烈此刻正在权衡利弊。
一边是官场的风险,一边是查案的责任;一边是稳妥的退让,一边是冒险的前行。
“好。”
终于,王烈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就按你说的办。
但记住,只能暗中调查,绝不能惊动李嵩。
人手你随便挑,需要什么资源,刑捕司给你调配。”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了几分:“林越,这步棋走得险。
若是成了,你是大功;若是败了……”
“属下愿一力承担!”
林越斩钉截铁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紫袍官员(第22页)
王烈看着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有些话,不必说透。
在这官场漩涡里,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林越转身离开公房时,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但心头的压力却更重了。
王烈的同意,不是结束,而是更艰难的开始。
他立刻召集了巡捕队里最得力的几个捕快,包括之前一直对他有些不服气的老捕快周通。
周通在郡城当捕快三十年,熟悉各个角落的猫腻,是监视的最佳人选。
“头儿,真要动李侍郎?”
周通叼着烟杆,眉头紧锁,“那可是吏部的红人,咱们……”
“不是动他,是监视。”
林越打断他,将任务一一分配下去,“老周,你带两个人,去李府后门的那条巷子,装作修鞋匠,记清楚所有进出的人,尤其是陌生面孔。”
“小李,你去李府对面的茶馆,找个靠窗的位置,盯着前门的动静,看他们的马车什么时候出去,去了哪里。”
“剩下的人跟我去府衙,找秦书吏调记录。”
众人见林越神色严肃,不像是开玩笑,也不再多言。
周通将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沉声道:“放心,头儿,保证办妥。”
他虽之前对林越有意见,但在正事上从不含糊——能扳倒李嵩这样的人物,对刑捕司来说,也是扬眉吐气的事。
分派完毕,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林越则带着两名捕快,直奔郡府衙署。
秦书吏正在整理卷宗,见林越进来,放下手中的毛笔,笑道:“林捕头,稀客啊。
可是为张大人的案子来的?”
“秦老哥慧眼。”
林越拱手道,“小弟想调阅李嵩侍郎府近半年的采买记录和车马出行登记,不知方便与否?”
秦书吏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压低声音道:“李侍郎?你们查到他头上了?”
林越点了点头,将紫袍官员的线索简略说了一遍。
秦书吏听完,倒吸一口凉气,连连摆手:“林捕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侍郎的记录都在吏部存档,归他自己人管,咱们要是贸然去调,等于告诉他‘我们在查你’。”
“我知道难办,所以才来求秦老哥。”
林越诚恳道,“不用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