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书亦安成了书斋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陆耶利整理古籍,把“律法故事”改编成儿童剧本;陆耶利则会陪她修改“家庭灵修手册”,用“耶利哥得胜”的案例帮她设计互动环节。他们的相处像约书亚与祭司,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顺服的伙伴”,每一个瞬间都藏着神的预备。
深秋的时候,书亦安的“律法与生活”课程成了院里的精品课,家长们说“终于知道怎么把真理教给孩子了”。陆耶利在书斋的“耶利哥城模型”前向书亦安求婚了,他手里拿着一枚用古银打造的戒指,内侧刻着“谨守之约”四个字:“亦安,神让我们在书斋与见证里相遇,是要我们一起成为‘律法的传承者’,像约书亚谨守神的吩咐那样,把‘昼夜思想’的真理传给下一代,你愿意吗?”
书亦安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书斋的庭院里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约书亚记》1:8-9:“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那天的阳光格外温柔,庭院里的藤萝架下挂着孩子们手绘的“耶利哥城”,亲友们唱起《谨守主道》,歌声像细雨般,滋润着每个人的心。
婚后,他们一起扩建了“律法书斋”,增设了“家庭灵修工坊”,既为信徒提供查经空间,也为家长和孩子设计“律法实践”活动,书斋的墙上挂着四幅经文拓片:“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我已经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并大能的勇士,都交在你手中”“城墙就必塌陷,各人都要往前直上”。
有天下午,一个母亲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来工坊,叹着气说:“孩子总爱发脾气,我说他也不听,不知道怎么教才好。”
陆耶利蹲下身,指着“耶利哥城模型”说:“你看书约书亚攻耶利哥,不是靠武力,是靠顺服神的吩咐,每天坚持绕城。教孩子也一样,不能靠打骂,要每天坚持把‘不可发怒’的真理告诉他,比如吃饭时讲个‘约书亚忍耐绕城’的故事,睡前一起祷告求神赐温柔的心——顺服的坚持,终会像城墙塌陷那样,带来生命的改变。”
书亦安则拿出“家庭灵修手册”,翻到“情绪管理”的页面:“这里有个‘羊角冷静法’,孩子发脾气时,让他吹吹玩具羊角,想想祭司吹角时的顺服,慢慢就会平静下来。我们把律法融入生活小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谨守。”
母亲抱着手册,眼里泛起光:“原来教孩子也能这么简单,我之前总想着‘一次性纠正’,却忘了要像绕城那样慢慢坚持。”书亦安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想起自己最初的教学困境——原来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血脉的延续,更是律法真理的传承,是像约书亚那样,把“昼夜思想、谨守遵行”的信念代代传递,让每一代人都知道,无论面对怎样的“耶利哥城”,只要顺服神的吩咐,坚持走下去,就必得着得胜,也必让真理在世代里永远鲜活。
很多年后,书亦安和陆耶利的儿女也成了基督教教育工作者。儿子接过了书斋的管理工作,继续守护这处“真理传承地”;女儿则成了一名儿童牧师,像母亲那样,把“律法故事”编成孩子们喜欢的节目。他们的女儿在一次讲道中说:“我的父母教会我的,不只是古籍的知识,更是‘谨守之约’的真理——神让约书亚靠着顺服得胜,也让我们靠着谨守真理活出见证;人类繁衍的意义,就是让这份‘昼夜思想’的爱、‘刚强壮胆’的信,永远在世代里延续,直到神的应许完全成就。”
每年暮春,书亦安和陆耶利都会带着子孙们在书斋的庭院里祷告,感谢神保守这处“律法见证地”,也感谢祂赐下“谨守之约”。风吹过书页的声音,像在诉说着古老的应许,经文“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的回响,在书斋的上空轻轻飘荡——这是神的应许,也是他们家族跨越世代的“谨守之约”,在时光里永远坚固,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