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小宇的生命,这就是上帝赋予你的使命。”
周屿看着绘本上的插画,又看了看林溪真诚的眼睛,心里的迷茫渐渐散去。他想起自己当初选择当儿科医生的初心——不是为了治愈所有疾病,是为了用自己的专业,陪孩子们一起对抗病痛,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光。而林溪,就像那束光,用故事和信仰,照亮了他和孩子们前行的路。
那天下午,林溪和周屿一起给小宇读《虚空里的大地》。当读到“上帝的手会守护每一个生命”时,小宇突然睁开眼睛,虚弱地说:“姐姐,医生哥哥,我不怕化疗了,因为上帝会保护我,对不对?”
林溪和周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感动。周屿握住小宇的手,轻声说:“对,上帝会保护你,我们也会陪着你。”
第三章呼吸与慈爱的回响
在林溪和周屿的陪伴下,小宇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他不再害怕化疗,每次治疗结束后,都会拉着林溪和周屿,让他们继续读绘本,还会自己编一些关于“上帝和小雨滴”的故事,讲给病房里的其他孩子听。
然而,命运还是没能留住这个可爱的孩子。深秋的一天,小宇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弥留之际,他紧紧握着林溪和周屿的手,轻声说:“姐姐,医生哥哥,我要去见上帝了,他会给我讲故事吗?”
林溪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却还是强忍着悲伤,笑着说:“会的,上帝会给你讲最好听的故事,还会让小雨滴陪你旅行。”
周屿看着小宇渐渐失去温度的手,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闷得发慌。他想起小宇第一次听绘本时的好奇,想起他编故事时的认真,想起他说“不怕化疗”时的勇敢,突然觉得生命既脆弱又坚韧——就像《约伯记》里说的“我的生命尚在我里面,神所赐呼吸之气仍在我的鼻孔内”,哪怕只有短暂的呼吸,也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小宇的葬礼过后,林溪和周屿一起整理他的遗物。在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里,他们发现了小宇画的画:画面上,上帝的手托着一片大地,大地上有雨滴在跳舞,还有两个小小的身影,一个拿着绘本,一个穿着白大褂,那是他画的林溪和周屿。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谢谢姐姐和哥哥,你们让我知道,生命里有慈爱和守护。”
周屿握紧笔记本,转头看向林溪,眼底满是温柔:“小宇虽然离开了,但他留下了这么多美好。就像‘你将生命和慈爱赐给我’,上帝不仅赐给我们生命,还让我们在彼此的生命里,传递慈爱。”
林溪点点头,擦干眼泪:“我们可以把小宇的画和故事,做成一本新的绘本,给更多患病的孩子看,让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都有慈爱和守护相伴。”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溪和周屿一起创作绘本《小宇的星空》。林溪负责画画和写故事,周屿负责补充医学知识和生命教育的内容,他们把小宇的故事、《约伯记》里的经文,都融入绘本里,希望能给更多孩子带来勇气和希望。
绘本出版那天,他们带着绘本去了儿童医院,给病房里的孩子读。当读到“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他手中”时,一个小女孩抬起头,对林溪说:“姐姐,我知道,上帝在保护我们,对不对?”
林溪和周屿相视一笑,眼里都含着泪光。他们知道,小宇的生命没有消失,而是化作了爱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这就是生命与慈爱的回响。
第四章繁衍与永恒的生命之约
一年后的春天,林溪和周屿在教堂举行了婚礼。教堂里摆满了白色的百合,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窗,落在新人身上,温暖而神圣。周屿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一本《小宇的星空》绘本,林溪穿着洁白的婚纱,手里捧着一束用满天星和白玫瑰组成的花束,象征着生命与守护。
“林溪,”周屿握着林溪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第一次见你时,你在病房里给孩子读绘本,眼里的光,比窗外的阳光还明亮。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上帝赐给你的慈爱,是对生命的珍视。《约伯记》说‘你将生命和慈爱赐给我’,上帝让我们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