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旦有个闪失咱们家就彻底完了……;干活的时候,多长点心眼儿,别傻乎乎的一个劲地干,该偷点懒就偷点懒,没人说你好……。
饭一定要吃饱,别饿着自己。
那里的伙食好吗?……”
每个人听到这样的话,似乎妈妈又再跟自己唠叨。
只是那个儿子实话实说的回答使人有些鄙夷。
特别说到这里伙食的时候,“这里吃饭不限量,吃饱了算,伙食好,顿顿都有猪肉,每天都有鸡鸭鱼肉,每到周六周日还有海鲜,关键是不用自己花一分钱,就像家里过年一样。”
兴许稍带夸张,兴许是直说直道的心里话,有意无意偷听的人都为他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心里暗暗诋毁,“真是个穷鬼,即使是这样,何必非说出来丢人现眼”
,抱着这样心理的人并不完全是对那人口无遮拦的鄙视,而是自己的状况比那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竟像那人当众把自己的实情也给抖搂了出来。
中国人骨子里对饥饿的恐惧是天生就有的,史来因饥饿流离失所的人不计其数,且不说远古,生在近代的走西口、闯关东两次人口大迁徙,无数人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因饥饿而逃荒,随处可见因饥饿受冻引疾病抛尸荒野的白骨,刻骨铭心的灾难不能不使人想到这是一个伟大的幸福的时代。
国土耕种面积没有增加,但人口数量却比那时灾难的人口增加两三倍,人人有饭吃,食不仅仅饱腹,却要追求养生;人人有衣穿,衣不仅仅御寒,却要追求时尚。
人比其他动物多了智慧,对生存的条件也变得苛刻,衣、食、住、行样样都不可少,否则就不能好好地活着。
西汉晁错的话更能警醒世人,“夫腹肌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
衣食父母并非严重之辞。
当今之世政令和畅人人衣食无忧,仅仅做到免去饥饿起到饱腹的确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想要饱尝肉之美味,酒之甘醇却不是少钱所能做到的。
谁不喜好甘醇美味,缺少欲念才智不得以激扬。
《红楼梦》里金荣依仗姑妈跟贾家有亲缘关系,才入得贾家学堂,金荣母亲说,“菜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
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苟延残喘需要花钱治病续命,孩子读书衣食必不可少的花销分斤掰两省到不能再省,自己在外多挣一分,少花一分,家里就能宽敞一些。
北星公司是供吃供住的,定期给工作服,像这样出入严格的大型工程,把一切的生活都圈在固定的范围,吃住的费用完全掌控在用人单的手里,很多人没有办法,只有拖着疲惫的身体,吃着仅能维持生存粗淡的饭食,很多人把用人单位供不供吃住作为外出做工的要条件。
普通人的生活没有艺术家眼里的美好,没有文人心里的高雅深沉,唯有吃得好穿得好才是真实生活的需求。
尽管北星公司的工资并不比同行高出多少,但伙食标准远远过个人平时用于吃喝的花销。
一人一食微不足道,百人千人岂不花销庞大,更别说北星公司历来如此。
业虽说不能永远兴盛,瞬息万变的事态非人力所及,但北星公司美好的待遇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人们的心理北星公司就像北斗之星给人们留下永恒的光。
唯有努力劳作算是对北星优厚待遇的报答。
“吴师傅,辛苦你们小组配合孟加拉人吊汽包。”
刘新生来到工人休息集装箱表情温和口气和蔼把吴爱民几个人叫走的时候,不少人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
“为什么是他?难道他干活比自己好吗?还是技术越自己?”
论工作经验论年头吴爱民跟这里很多人比起来实在显得年轻。
尽管休息报酬一点也不见少,但人们心里绝不希望自己在北星的价值比别人显得无足轻重。
特别是在这关键时刻,谁都不愿使自己扮演可有可无的角色。
离开休息室,吴爱民跟刘新生走在一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刘工,您太客气了,别这样称呼,我只是一个民工,何德何能受得起北星技术主管这样的尊重。
出来就是干活的,承蒙你们抬爱看得起我,哪里说得上辛苦?”
刘新生心里想着正因为你很识相才使人们对你另眼相看,转过头看着换了一套崭新银白色工作服的吴爱民,一脸高兴地说,“只是称呼而已,不必在意。
不过,今天的穿着倒满精神。”
又接着无奈地说“这个活对于咱们北星来说是不赚钱的,赚钱的安装费都让别人赚去了,咱们还得搭上人工配合。
没办法!
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得不事事做出让步。”
吴爱民从心里很不愿意配合孟加拉人,这阵子他总跟他们在一起打交道,觉得他们颐指气使的姿态太缺少教养了。
在他的心里,越是觉得别人缺少教养,自己就应该越变得有教养。
无论在哪里,通情达理才是人该有的基本风范。
文化犹如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