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主编过誉了,惭愧得很。”
林狗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见了官就紧张得说不出话的农家小子,他拱手还礼,言辞恳切,“我做的不过是些微末小事,实在不敢劳动许部长大驾光临。”
“《大唐日报》我每日必读,虽有许多高深道理参不透,但对骆主编的文采,却是仰慕已久。”
随着林家红茶的声名鹊起,林狗蛋在长安商圈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迎来送往的皆非凡俗。
人的见识与气度,本就是在这样的磨砺中成长起来的,耳濡目染之下,昔日的田舍郎,如今已然有了几分大家风范。
“修建十所小学所耗费的银钱,在林掌柜的家业面前,或许算不得什么。”
“可承诺长久地让孩子们免费读书,这分量就重了,其中的投入更是源源不断。”
“你看这长安城,高门大户的书院一座座拔地而起,何等风光?可真正为孩童启蒙的小学、蒙学,却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
“官府办的那些,终究有限,肯自掏腰包的善人更是寥寥。你这一步,恰好走到了燕王殿下的心坎里,殿下正需要一个榜样来引领风气,你便成了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往后,你只要本分经营,在这长安城里,你的生意只会越做越顺。”
“若真遇上摆不平的麻烦,燕王府的大门也随时为你敞开,无论是找王管事还是直接求见殿下,都好说。”
骆宾王深知此事背后的盘算。
他接着解释道:“近来长安城内学堂遍地开花,看似热闹,实则是朝廷新设的教育部为了尽快做出政绩,将今年的大部分经费都砸在了京畿之地。”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样板。明年开始,这笔钱就要分摊到大唐各处州府,届时僧多粥少,分到各地的银钱便捉襟见肘了。”
“单靠官府的这点补贴,想让天下的孩子都免费上学,无异于杯水车薪。”
“因此,朝廷真正的用意,是想借此机会,激发各地豪商士族的热忱,让他们主动出资,承担起这份教化之责。”
“从长远看,在长安城外的地方,办好蒙学和小学,远比多建几所书院更为紧要。”
“毕竟,根基打牢了,天资聪颖的孩子总有机会来长安求学,这十几二十所书院,足以承载未来十年的人才了。”
“骆主编金玉良言,林某铭记在心!还请您代为向燕王殿下转达,我林狗蛋绝不负殿下厚望。”
“只要我林家还有一日之炊,这十所小学便一日不会关门!将来若有余力,我还会继续捐建,为大唐的教化事业再添砖瓦!”
林狗蛋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眼角的余光却扫向了身旁两位老友——宋掌柜和吕掌柜。
看着他们那副既羡慕又懊悔的复杂神情,他心里乐开了花。
想当初,这两人还苦口婆心地劝他莫要出这个风头,行事要内敛。
现在呢?
怕是悔得捶胸顿足了吧!
旁的不说,单凭这十所小学,就让他林狗蛋的名字入了燕王殿下的耳,搭上了这条通天的大船,这其中的好处,又岂是区区建校的银钱可以比拟的?
林狗蛋心知,若是同样的机会摆在宋、吕二人面前,他们怕是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就会应承下来。
果不其然,这几日眼见着林狗蛋风光无限,两人早已坐不住了,私下里都打定了主意,回去之后也要效仿一番,捐建学堂。
毕竟,这点投入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却能换来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