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的设问,却道出了最深沉的情感!”
“说得对!”
一位研究现代文学的教授连连点头,“这两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力透纸背。
它让整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具体的意象描写转向了直抒胸臆的真情告白。”
一位年轻的女教授悄悄拭去眼角的泪花,轻声道:“我读过的爱国诗篇不少,但如此真挚动人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常含泪水’四个字,包含着多少难以言说的情感啊!”
郑教授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徐徐说道:“诸位说得都很在理。
这诗最难得的是,它既保持了诗歌的艺术性,又做到了情感的真挚流露。
尤其是最后这两句,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动人心。”
陈院长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玄同兄说得对,这诗确实配得上‘传世之作’的评价。
我建议,将这诗列为我们京大参赛的一号作品。”
在场的教授们纷纷表示赞同。
孙教授感慨道:“周硕此子,真乃天纵奇才。
《滕王阁序》展其骈文功力,《少年龙国说》显其思想深度,而这《我爱这土地》,则见其诗歌创作之高。
三者兼备,实在难得。”
会议室的灯光下,那页写着《我爱这土地》的诗稿,在教授们手中传阅着。
每个人都在这诗里,读到了自己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而周硕这个名字,也再一次让京大的教授们为之叹服。
这一诗,也必将再度让龙国文坛,为之震动。
-----------------
周硕的这诗,毫无疑问的通过了京大的初次遴选,以无可争议的教师组第一的名次,被推荐到了全国征文的决赛阶段。
当然,决赛阶段作品的评选,那就要等到来年4月中旬了,离现在还早得很。
至于最终宣布结果、颁奖、集结出版,乃至为建国两百周年献礼,那就更是为期尚远。
那至少要等明年的九月份。
因此,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来到之前,我们还是要将年前的许多事情,都一一交代清楚。
《校勘学释例》在学术界产生的影响和震动,是持续性的。
每一次基于校勘四法做出的古籍研究新成果,都将为它的履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些东西,前面介绍得已经够多了,就暂且按下不提。
我们将时间按下快捷键,来到2o1o年的十二月。
在新历的年尾,《佛本是道》这本连载接近两年的作品,也终于迎来了它的大结局。
《佛本是道》的大结局以一场贯穿天道轮回的终极圣战收笔,周青最终明悟“佛本是我,我即是道“的真谛,以身合道,为洪荒众生开辟新的纪元。
这章题为“鸿蒙复始,万象更新“的终章,不仅圆满解答了前文所有伏笔,更以“大道至简“的哲思境界,将整部作品提升到了脱一般网络小说的哲学高度。
《龙国网络文学年鉴》将这部作品评为年度现象级作品,指出:“周硕用现代叙事重构传统神话的尝试,为网络文学开辟了通往经典化的新路径“。
在周硕微不足道的努力之下,这本洪荒流的开山之作,也终于在另一个世界完成了它的使命,为网络文学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周硕另一部尚在连载的作品《蜀山剑侠传》,虽然此书篇幅更长,但它的连载度更快。
《侠客传奇》杂志专门为它增加了一个副刊,每周连载大概两三回的内容,目前已经布了三百万字的内容。
这本书因为是经历了战乱时期,而且连载周期极长,往往有着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一些情节上,也难免出现错漏,周硕在连载的时候,当然是顺手就做了修改。
同时,他已经在根据前文的种种设定和伏笔,模仿着还珠楼主的风格,开始撰写最高潮的大结局。
也就是第三次峨眉斗剑。
老实说,以周硕现在的水平,这对他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难度了。
修改了《明朝那些事儿》走向和结局,重走《古文尚书疏证》的考据过程,又重新编订了《校勘学释例》。
这些工作的难度,要比续写任何一部所谓的通俗小说要难了不是一点半点,这中间的差距,宛如云泥之别。
显然,周硕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文字经验,获得了更高层次的体悟和进步。
因此,他现在做起这种续写的工作来,那简直就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甚至许多连还珠楼主都没有想到的情节,一些李寿民写不出来的妙笔,也在周硕笔下诞生,展现在这一批跨越了时间和距离的,全新的读者们面前。
许多读者都在称赞,周硕的笔力又有进步,《蜀山》的情节在步入最后高潮时,更是渐入佳境。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新历2o11年的新年,1月6号这天,一部周硕精心准备的作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