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日,丁宁的日子过得挺规律。
没有手机电脑的日子,每天早早睡下,天不亮就醒来。
天气若是晴好,就带着崔九郎和丁小弟去溪边训练,顺便捞鱼砍柴,为冬天做足准备。
房子盖好以后,罗家那边的壮丁们暂时不会来得那么勤了,别人家也有大把的活要干。
为了帮罗氏母子盖房子,已经耽搁好多事情了,所以,一时半会他们就不过来了。
没了那么多亲戚往来,两边的生活都变得安静起来。
丁宁帮罗氏抓了二十只小鸡崽,让她不至于闲着没事干。
原本还想弄两只小猪的,给罗氏制止了。
天气转冷,冬天不适宜养小猪,一般人家都是开春了才养小猪崽,因为开春后,野菜繁多,不用喂太多粮食。
崔瑨和丁青河两个半大小子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相比从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来回跑山路不再那么容易腰酸背痛了,扛起的柴火也不再显得那么沉重了。
虽然依旧会累,但比刚开始那种举步维艰的困难程度,已经好太多了。
家里的柴火越堆越多,丁宁认真考虑起取暖的问题。
炭太贵买不划算,罗铁锤他们也不会烧炭。
这附近十里八乡又没有盘火炕的技术。
丁宁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弄个壁炉。
虽然她不知道壁炉该怎么弄,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她让崔瑨照着她的意思,画了张设计图,拿着图纸去找村里手艺最精湛的泥瓦匠。
罗家住得太远,不能有啥事就麻烦人家。
对她来说,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那都是小事情。
她和泥瓦匠研究了小半天,就定好了设计方案。
可别小瞧劳动人民的智慧,干了一辈子的泥瓦活,砌个壁炉对于老技术工来说,只要搞清楚构造,基本没什么问题。
两间屋子的两个壁炉一天时间都搞定,泥瓦匠保证不会裂开也不会灌烟。
现在只等晾置火熏后就可以使用了。
“真的不会有烟么?”
崔瑨担心这个问题。
屋内烟太大,会呛着人的,他娘本来就有些咳嗽,是受不了烟味的。
“人家都干了三十几年的泥瓦活了。”
术业有专攻,丁宁不懂其中门道,可人家懂呀,只要清楚的告诉他,修建壁炉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泥瓦匠自然会考虑如何修建。
泥瓦匠说了,只要不烧那种湿柴,烟是不会大的。
而且,人家保证了,若是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去找他。
“还是盘火炕比较好。”
崔瑨蹙眉,冬日坐在火炕上更暖和。
“这不是找不到会盘火炕的人么。”
丁宁也知道火炕好。
可盘火炕是技术活,普通泥瓦匠是盘不来的。
这边毕竟不是北方,没有盘火炕的习惯。
虽然这边的冬天也很冷,最冷那段时间还会下雪。
所以,她得未雨绸缪,把防寒工作给提前落实。
“等试过以后看效果,若是可行就给小弟他们也安排上。”
这段时间还不算太冷,可以先等等。
崔家院里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丁宁捣鼓壁炉这玩意,引起了不少人注意。
今年炭贵,若是这种壁炉真的好用,大伙也跃跃欲试。
买不起炭,只能烧柴取暖,家里不通风烟太大,通风的话又太冷。
漫长的冬天老人孩子着实难熬,若有新法子取暖,谁都想试试。
“阿宁啊,等晾好了我们再来看看效果。”
“若是取暖效果好,我家也弄一个。”
“对、对,效果好我也想弄一个。”
“大伙都等着看成果,可别搞砸了。”
“人家折腾得起,你们有那闲钱去折腾么?”
“有钱弄这些稀奇玩意,还不如多买点炭囤着。”
也有那弯酸眼红的妇人泼着冷水。
丁大丫挣了点钱,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尽折腾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崔家母子俩一个病着,一个年幼,谁都管不了她,丁大丫可真要闹翻天了。
“你们不想看,就别进人家院子,跑来看热闹还说什么风凉话。”
“就是,人家做得好不好,关你们什么事,花你们钱了么,一天天闲着没事干,到处嚼舌根。”
丁宁都没说话,已经有村民开始替她骂这些碎嘴妇人了。
这壁炉若是效果不错,那丁宁就为大伙做了件大好事,壁炉造价虽然也需要成本,但比高价的炭更值得投入。
而且,建成以后能用很长一段时间,怎么算都不吃亏。
几个妇人被大伙围攻,挂不住脸面灰溜溜走了。
“谢谢大家了,等晾好后,大伙可以来看效果。”
丁宁欢迎他们过来,同一个村里住着,她当然不会吝啬到不让村民们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