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甜丝丝的,小声补充了一句:“那…你别买太多了。”
两人并肩走向食堂,正是饭点,空气里飘散着大锅饭菜特有的香气。
刘宇打了一份红烧肉,一份炒白菜,又特意给赵蒙芸多打了一个馒头。
在这个年代,见家长可不是简单吃顿饭,这代表着双方关系的正式确认,是奔着过日子、奔着结婚去的关键一步。
他看着对面小口小口吃着饭,脸颊依旧带着红晕的姑娘,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漂亮,知性,家世清白,性格又温柔体贴,简直是完美地长在了他的审美点上。能娶到这样的媳妇,夫复何求。
接下来的几天,刘宇彻底扎在了研究处和车间里。
第一批电饭煲的成品样机已经组装完成,进入了最后的性能调试阶段。
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在灯光下闪着迷人的光泽,每一个细节都透着超越这个时代的工业美学。
外贸部的电话一天比一天催得紧,毛熊那边已经派了技术代表团,下周就要抵达京城,实地考察这款能换回生产线的“宝贝疙瘩”。
“小刘,这发热盘的功率曲线还是有点波动,虽然不影响使用,但离咱们设计的最佳能效比还差了零点五个百分点。”
王建国拿着一沓写满了数据的记录纸,眉头紧锁。
“王哥,别急。”刘宇接过记录纸,目光专注地在上面扫过。
“问题应该出在温控器的双金属片上,材质的延展性有细微的偏差,导致跳断和复位的临界点不够精准,我重新调整一下配比,再做一批出来试试。”
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看着这一幕,早就见怪不怪了。
在他们眼里,刘宇对技术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境界。
明明已经是完美无缺的产品,他却总能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非要把它打磨到极致才肯罢休。
这股劲头,也感染了整个项目组。
所有人都憋着一股气,要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把这个项目做到尽善尽美。
时间就在这紧张而充实的调试工作中飞速流逝,转眼,就到了周末。
车间的老师傅们加班加点,终于赶在周五下班前,生产出了一批完全符合刘宇设计标准的温控器。
当最后一台样机经过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老化测试,所有数据都稳稳地保持在最佳区间时,整个研究处都沸腾了。
王建国激动地拍着刘宇的肩膀,眼睛里闪着光:“成了!小刘,彻底成了!这下,咱们就等着看毛熊那些专家们目瞪口呆的表情吧!”
刘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他看着窗外渐渐沉下的暮色,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明天,就是去赵家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