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的喧嚣逐渐平息,同事们艳羡的目光与道贺之声亦缓缓消散,众人各自返回自己的座位。
王建国被几位相熟的干部拉着,低声探讨建厂的初步事宜,其眉宇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之情。
而刘宇仿若置身事外,对周遭的一切充耳不闻。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将那份任命文件随意置于一旁,甚至未曾再多看一眼。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饮下一大口温热的白开水,那因升职而产生的虚浮之感,便被彻底压下。
三个月,六个车间。
这几个字眼,如烙铁般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他无暇庆祝,亦无精力应酬,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沓崭新的稿纸,又将一支削得尖锐的铅笔握于手中。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桌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
刘宇微微眯起双眼,脑海中,无数精密的零件与复杂的电路图飞速闪现、重组。
他要做的,并非仅仅是复刻后世成熟的电磁炉和电饭煲技术,更要结合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与材料限制,进行优化与改造。
他落下了笔尖。
铅笔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声音虽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节奏感。
一条条精准的直线,一个个完美的圆弧,从他的笔尖流淌而出。
线圈的绕组方式、功率控制模块的简化方案、散热风道的最优设计。
他甚至连外壳的模具图纸,都一并考虑在内,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简约与实用。
整个下午,刘宇宛如一位入定的老僧,完全沉浸于图纸的世界之中。
桌上的茶水凉了,他未曾察觉;同事下班的走动声,他未曾听见。
直至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从窗外隐去,他才缓缓放下手中的铅笔。
此时,桌上已铺满十几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图纸,那是两套完整且可直接投入生产的工业蓝图。
刘宇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未作丝毫停歇,径直走向办公室角落那台黑色的手摇电话机。
他抓起听筒,熟练地摇动了手柄,接通了总机。
“接物资处,找秦处长。”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哪位?”
“秦处长,我是研究处的刘宇。”
秦处长的声音立刻热情了几分:“刘宇?哦!刘总工!恭喜恭喜啊!有何指示?”
刘宇的声音平静无波:“称不上指示,红星厂的项目,我需要一批材料,情况紧急。”
他言简意赅,直接报出了一连串清单:“高纯度硅钢片,需耐高温的,五十公斤,耐高温绝缘陶瓷板,厚度五毫米,二十平米。”
“还有直径零点五毫米的,优质紫铜漆包线,一百公斤。”
电话那头的秦处长听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些皆是金贵之物,尤其是那高纯度硅钢片,平日里都是按克计算的宝贝。
“刘总工,您所需要的可都是顶尖货品啊……”
“第一批样品,必须采用最好的材料,要拿到国际上去让外国人看的,不能给国家丢脸。”刘宇的语气虽不重,但每一个字都重重地砸在秦处长的心坎上。
秦处长在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一咬牙:“行!我明白!您放心,明日一早,我亲自给您送过去!保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