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你无法带走,倘若有一把自己的伞,虽然小,但灵巧,方便随身携带,什么时候有雨了,可以随时打开伞为自己遮挡风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是一个经典的材料阅读,也不难理解,通过“屋檐毕竟是别人的,不如自己的好”,不难看出这篇作文的的切入点应该是自强,不要过度依赖别人的独立自主。
蒲潼略一思考,很快就有了想法。
学生写到作文,也标志着语文考试即将结束,两个监考老师也有点坐不住了,各自起身在教室里转了起来。
他们不着痕迹地观察着学生作文的题目,心里也有自己的评判。
比如像“借他人好风,谋己身自强”这种题目,已经算是极好的。
“不拒他人帮助,也要自力更生”,这个题目就很有意思,并没有一味的否定外人的帮助和呼吁自强,而是很好的做了协调,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切入点。
下雨了,你暂且可以躲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避雨,也可以用自己的伞,屋檐大,伞小,屋檐能更好地为你遮风挡雨,伞更方便携带。
这就是一个靠自己和靠别人的取舍问题。
女监考老师看了大半圈,这些学生的论点也集中在这两个选择上,只有一个学生选择了既要靠别人又要靠自己。
看着看着,他终于来到了教室的最后,停留在了蒲潼旁边。
这家伙的名声实在太大,她也是有所耳闻的……
老实说,她有点过度神化了,优秀是没错,但他的热度未免有点太高了,难以服众。
他的文采不是很好嘛,不知道会写点什么东西。
她定睛一看,却看到了一个不得了的题目。
“安得广厦千万间。”
别人是在屋檐和伞里面选,选的是靠别人和靠自己,结果这家伙居然想的是帮别人……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就能庇护所有人了吧。
这是什么格局?
他也写的自强,但他这个自强,不光是顾着自己,还有这兼济天下的心思。
这老师怎么不走了啊?蒲潼有点无语。
他刚才还在夸这两监考老师懂事呢,结果还是凑过来不走了。
蒲潼倒是误会人家了,其实这个老师并没有继续看他的试卷,只是愣在了原地发呆。
这孩子没有囿于这一室之内,而是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这个题目里,她看出了蒲潼非凡的气度和崇高的理想与追求,这是其他人都不具备的。
其实仔细想想,这家伙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哪怕他作品很多,却依然只是本分的当个学生。
他发歌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逐名逐利,或许也只是为了想被很多人听到,带给更多人力量吧。
女老师咽了口唾沫,收回了自己之前浅薄的想法。
这家伙能走到现在,确实是理所应当的,别说是同龄人,哪怕比起很多。成年人,这份兼济天下的格局都让她自愧不如。